从小学到现在我一共学过三次包粽子,上一次学大约是十年前,再上一次是小学的时候。
小学时,大概四五年级吧,我妈妈想学包粽子,把一切食材都准备好之后邀请一个同事来家里教,我们在院子里摆了好几个盆,我妈说:“今年咱一定要学会,等包好了也送给大家吃。”每年我家都吃别人家送来的粽子,对包粽子的手艺我家早就垂涎了,如今万事俱备开始动工啦!我和妈妈信心满满看一眼同事的看一眼手里的,问一句人家帮着摆愣一下,同事说:“我也不会教,你就这么这么包吧。”我和妈妈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结果包的太过难看,要么角上好大的缝隙,糯米一团一团的往外挤,要么裹不上叶子,要么系不住绳子,最终眼巴巴看着同事全包好了。后来我们一直没学会,每年依然吃别人家送的,我和妈妈依然羡慕别人的手艺。
我结婚后,不少嫂子大姨的都会包粽子,端午时节家家户户一盆盆米,一捆捆叶子,大碗的红豆沙,整钵的大红枣,邻居们聚在一起比着包,看谁家的粽子大,谁包得漂亮,她们手指飞花很快将那些散在脚边的盆盆碗碗里的食材变成有棱有角的粽子,翠绿的清香的叶子裹着珍珠般的糯米点缀着彩色的绳子稍煞是好看!看着大家包我也情不自禁捏了叶子照样子包,折个角放颗枣抓把糯米放一半,再拾颗枣再盖层米就可以封口儿了,我的手紧紧攥着酒杯一样的“粽子”,盖上叶子抬手……捏……没捏住,又是七零八落散在盆里,还把糯米水嚯嚯混浊了,大姨嫂子们笑:“你呀!还是拿粉笔更在行,别费劲啦,等着吃吧!”结婚很多年后,我依然吃着嫂子大姨各家送来的粽子。
前天看到泰达图书馆公号里的消息,周六将组织一次包粽子活动,有烘培屋的老师来教,哇!有老师教呀!那可不能错失机会!
我早早赶到会场,嘿!老师已经给大家分好了,每家一份食材,我赶紧找小伙伴组成小组,选了距离老师最近的位置,老师一步步讲解示范,我一步步学,原来包粽子是有窍门的,放好所有食材后要用一只手轻轻捏出个褶另一手去折叠上方的叶子,那叶子如同战士的被子一样就折出了直角覆盖在漏斗上,两只手不能太用力,要顺着它本身的走势去扭转叶子,系绳子的时候,先将绳子一端固定在大拇指下,捏不住可以多留点长度用牙咬住,另一端像斜挎包一样绕三圈,过程中不要太用力拽,仍然要顺势绕,稍微加点儿力量就行,感觉可以捆住即可,绳子两端预留长短可根据手指系出蝴蝶结的精巧度决定,我开始留得多后来就缩短了,手巧哩!
今天的收获太大了,学会了包粽子,包得蛮漂亮,还悟出个道理:顺势而为,无为即有为。从前一直学不会都因为想得太多,想用自己的意识控制粽子,我用力把它捏成我以为的样子,怕它不成型就用绳子五花大绑住,殊不知太刻意太用力违背自然必定七零八落。而今天老师的指导使我看到了顺势而为的成果,反思出以前的缺憾,我在包粽子中又获得了成长。
《黄帝内经》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人顺应天地养生尚能够形体与精神都很健旺,物也如此,若想让它形与神俱需顺应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