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读完的一个小结:
一、战略层:产品目标及其目标用户(做什么、为谁而做?)经营者和用户分别想从网站得到什么。
二、范围层:功能及其内容需求整合(需要做哪些?)
三、结构层:交互设计及其信息架构(怎样做?)
四、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内容(信息)设计(要做成什么样子?)
五、表现层:功能及内容的视觉呈现(做成了什么样子?)
一、战略层:企业与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和目标。(做什么,为谁而做?)
二、范围层:功能及其内容需求整合。(需要做哪些?)
1、 产品功能的确定。收集功能需求—>为需求定义优先级
2、需求的三个主要类别:人们讲述的、他们想要的;用户实际想要的;潜在需求。
3、战略与范围的关系:战略决定范围,功能承载产品价值,范围层是为了实现战略层意图。
三、结构层:交互设计及其信息架构(怎样做?)
1、功能产品:结构层将从范围转变成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
信息产品:结构层则是信息空间中内容元素的分布。
2、结构层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选项的模式和顺序。包括:
交互设计:作为软件界面的网页,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
信息架构:作为超文本的网页,内容建设通过信息架构构建用户体验;
3、结构,和界面布局、导航体系强相关。考虑如何将这些功能排列、组合。
4、结构层与范围层的关系: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的最适合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
四、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内容(信息)设计(要做成什么样子?)
1、确定实现形式,包括:
界面设计:确定框架,“按钮、输入框、界面控件”的领域;按钮、表格、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
导航设计:呈现信息;
信息设计:呈现有效地信息沟通。
2、成功的界面设计:优化设计布局,达到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
一眼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组织好用户最常采用的行为
界面元素容易获取和使用
根据用户任务合理放置界面元素
3、导航设计的三个目标
提供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
传达导航元素和它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
传达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
4、框架层与结构层的关系: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我们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
比如: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上各项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可以浏览书籍的不同类别;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五、表现层:功能及内容的视觉呈现(做成了什么样子?)
1、成功的设计的特点:
遵循一条流畅的路径
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前言
如何把技术的可能性转变成人类体验的提升?
用户,商业,技术 三者的关系的阐述
第1章 用户体验要素为什么如此重要
当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时,他的创造者应该受到赞扬;反之,则会受到指责
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大部分时候,人们想提到产品设计的时候,会想到感官方面的表现;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则是与“功能”有关的
用户体验设计通常要解决的是应用环境的综合问题
视觉设计选择合适的按钮形状和材质,要保证它在咖啡机上能引起用户的注意
功能设计要保证这个按钮在设备上出发适当的动作
用户体验设计则要综合以上两者,兼顾视觉和功能两方面的因素,同时解决产品所面临的其他问题
不管用户访问的是什么类型的网站。他都是一个”自助式“的产品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企业只是把拥有网站看成是一个杰出的成就,至于它是否真正能为人们所用,充其量是后来才想到的一件事情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尤其是你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当年自己在选择调剂的学校的时候,就是因为深圳大学的网站很高大上,于是才选择了这里)
投资回报率(ROI):所花的每一元钱,能收回多少元的等值收益,这就是投资回报率
一个常用的投资收益的度量的标准是转化率(conversion rate),转化率可以让你更强烈地感受到在用户体验上的投入所得到的回报
3个注册并且订阅邮件的用户/36个访问者=8.33%的转化率
UCD:user centered design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
第二章 认识这些要素
一共有五个层面,从下到上分别是:
战略层:经营者想从网站上得到什么;用户想从网站上得到什么
范围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
结构层:结构层用来设计用户如何达到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它是比框架层更加抽象的存在)
框架层:按钮;控件;照片;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的效果和效率,使你在需要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购物车的按钮
表现层: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一些图片是可以点击的,从而执行某种功能,例如把你带到购物车里去的购物车图标。一些图片就只是图片,比如一个促销产品的照片或网站自己的标志
任何一个层面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面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
除了上面说的五个要素以外还有细分了两块内容: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
功能型产品——平台类产品 信息型产品——媒介类产品
第三章 战略层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战略层的定义: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目标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产品目标:
商业目标:这种说法比较狭义,并不是每一个内部目标都是商业目标;企业网站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两种意图当中的一个:替公司赚钱或替公司省钱
品牌识别:品牌的概念远远超越了视觉表现
成功标准:就是有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印象数:你的网站上每一个广告的每天被展示的数量)
用户需求:用户细分将全部的用户划分成较小的,有共同需求的小组
用户细分:市场营销人员通常依据人口统计学的标准来划分用户: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消费心态档案:是用来描述用户对于这个世界,尤其是与你的产品有关的某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的心理分析方法)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
(1)研究工具(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最适合用于手机用户的普遍观点与感知
其他的研究工具(用户测试或现场调查)更适合用于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以及用户在和产品交互时的表现
(2)现场调查:是指一整套完整,有效且全面的方法,用于了解日常生活情景中的用户行为
(3)任务分析:是认为每一个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都发生在执行某一任务的环境中
(4)用户测试(user testing):请用户来帮忙测试你的产品
可用性:令产品更容易使用的途径
创建人物角色——有时也叫做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
人物角色是能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物
团队角色和流程
(题外话)突然想到如果你是一个做股票app的pm,是否应该掌握基本的股票知识(是需要的,要到具体的地方去了解相关的东西)
第四章 范围层 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在软件开发中,范围层确定的是全部的功能需求或功能规格
战略层: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 范围层: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
在功能型产品方面:功能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
在信息型产品方面:内容需求——编辑和营销推广的传统领域
第五章 结构层 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
交互设计——关注于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
信息架构——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概念模型:用户对于“交互逐渐将怎样工作”的观点成为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用于在交互设计的开发过程中保持使用方式的一致性的。
对于错误处理:第一种方式是把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的那种 第二种就是使错误难以发生
交互设计会处理每一个级别的错误,以确保更高比例的用户能有积极的体验
信息架构:研究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设计出让用户容易找到信息的系统
由上到下的架构方法是由战略层驱动的
由下到上的架构方法是由范围层驱动的
层级结构
矩阵结构
自然结构
线性结构(就是很简单的从头到尾一条线)
信息架构的基本单位是节点,如果“把页面作为节点”对目前的项目来说太小,我们可以调整各个节点来对应网站整体。如果页面太大,我们也可以把页面内的每一个元素内的每一个元素定义为独立的节点,而页面则变成这些节点的一个组合。
组织原则
语言和元数据(受控词典)
团队角色和流程
架构图:最重要的是记录概念关系:哪些级别需要放在一起,而哪些需要保持独立?在交互过程中那些步骤要怎样相互配合?
第6章 框架层
框架层用于确定用什么样的功能和形式来实现
界面设计:如果这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则属于”界面设计“
导航设计:如果是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
信息设计:传达想法给用户
不应该过于强调交互设计背后的概念模型一样你应该抑制在产品四周建立起比喻的冲动
有效的使用比喻,就是要减少用户在”理解和使用你的产品功能“时对猜测的要求
用一个电话簿的图标来代表真实的电话号码簿也许还能行得通,但用一个咖啡店的图片代表聊天区域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界面设计: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
成功的界面设计是那些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的界面设计
技术工具和体系自身的局限使得我们可选择的界面选项受到限制
导航设计必须有下面的三个目标:
它必须提供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
导航设计必须传达出这些元素和它们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
导航设计必须传达出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
线框图:页面布局是将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放置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凝聚力的架构
第7章 表现层
表现层就是感知设计,解决并弥补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
如果你想表达的品牌形象是技术性和权威性,那么使用漫画字体和亮粉色可能就不是正确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问题,而是战略定位的问题。
如果你的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研究的移动轨迹的模式应该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它们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其次,在不需要用太多细节来吓到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总结:
1.
战略层:明确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重点是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找到平衡点。例如,通常的商业目标是赚钱,而用户是要省钱,这种最底层的冲突没法通过产品设计解决,而要靠商业上找准价值的切入点。作为PD,通常早些年接触不到战略制定的过程,但仍然要深刻理解公司战略并尽可能的去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范围层:做好需求采集工作,确定功能范围和需求优先级。这时候先要尽可能多的收集,通过各种市场研究、用户研究的方法收集,不要遗漏;再尽可能多的放弃,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只能做最有价值的。先做的收集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不漏掉任何“最有价值的”。
结构层:完成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上一步相当于把菜都选好了,现在开始考虑具体是蒸是煮是炒是炸了,这一步可以产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关系,网站地图等。一般来说,技术部门在这个层面开始全面介入。
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到了这一步,才出现用户真正能看到的东西。常见错误是从以为这里才开始算设计,忽略了上面的几层,这样在大前提不正确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产品必然会成为一个悲剧。
表现层:包含了视觉设计和内容优化。这部分是最有意思的,但设计师一定要理解好商业和用户的目标才能做出正确的设计,毕竟我们不是艺术家,这里的表现是最终产品气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