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迹象,让我陷入一种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先是语文六单元测验,又得了98分!一个学期快过完了,语文一个100分都没得!六个单元的成绩依次是:99,99.5,98,96.5,98,98。
还不只是成绩。
说到某某同学考100分,他就说“100分怎么了?”
说某某同学原来成绩没有他好,这次进步了,考了100分,他就说“那他几个单元的平均分也没我高!”
看到卷子,有一道句子排序的题目,虽然略难,但是其中2句不该错:
(天坛的回音壁)总得这边先说,那边才能听到吧!
让他按照自己排的顺序读一读。
读了一遍,说“没什么啊!”
再读一遍,说“好像这儿有点儿不对。”
问他:你怎么做题的?读了几遍?
他说:2遍。
我的天!怪不得呢!
这还不止。
看图写话第二天老师讲评之后,再改错。
结果他到了晚上要睡觉了,才说“我看图写话还没写呢!”
问他为什么在学校不写?
他说没时间。
问他老师怎么讲的?
说:老师没讲。
问他:那老师说什么了?
答:读了几篇好的。
问他:人家怎么写的?
说:不记得了。
问他:那读完以后呢?老师讲什么了?
说:让自己用那个时间改写。
我问:同学们写了吗?
说:有的写了,有的没写。
你写了吗?
没有。
这哪里是没时间呢?
写到这里,我猜,一定有朋友好心劝我:你平时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孩子也想松口气啊!
其实,我要求是不算低,但是孩子每天“松口气”的时间可真不少!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颠覆你的认知: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玩得太少!》里面就写到我家孩子的课外班,每天放学回家后的安排。
我反思:
我在孩子身上花费的心血,不可谓不多,毫不谦虚地说,起码超越了80%的家长。
我对孩子的理解,不可谓不够,孩子的爱玩、孩子也需要尊重、孩子也需要自由,我都给予充分的理解。
我对孩子的宠爱,不可谓不足,买的书、玩具、外出游玩,全都照顾到他的兴趣、他的喜好。
我对孩子的学习,不可谓不重视,从兴趣到习惯,从习惯到细节,从来不曾放松。
现在想来,也有很多问题。
为什么孩子成绩上不去,学习态度也这么被动呢?为什么我们做得这么多,他却这么“差”呢?
我分析出以下原因:
1.家长(尤其是我)的关注太多,使孩子依赖心理日愈严重。比如:写作业的时候,我坐在旁边,他就一个劲儿地问。比如:英语思维导图,要等我回来指导他画。
2.年龄增长,心眼儿越来越多,学会的,除了知识,还有怎么玩儿、怎么调皮、怎么偷懒、怎么使唤大人、怎么给自己找借口、怎么转移视线。
3.大人的体谅太多,日久天长,让孩子有一种错误的认知:我最忙、我最辛苦、全家都应该为我服务。
4.家长的帮助,学习上暂时没有大的障碍,自我感觉良好,沾沾自喜。
5.玩得较多,所以玩心越来越大。
6.课外作业极少,所以应试技巧、学习意识不够。
7.性格怯懦,遇事冲劲儿不足。
对策:
1.增加自理,减少依赖。坚决不喂饭,洗漱自己来,早上自己按时起床、自己穿衣。
准备条件:闹钟。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达成一致。
2.减少玩的时间,至少是目前一段时间,先减少,等学习状态转变之后,再行更改。
3.大人在语言上注意收敛,不要再把“孩子很辛苦”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4.增加课外作业,主要是阅读和写作。每周一篇日记必须保证。
5.培养好的学习和做事方法。
6.细化时间表。提前商量,达成一致。
7.写作业时不陪同。做好写之前的指导,和写之后的总结。帮他检查,但不明确告诉他。
其实,老师并不是神仙,也有很多困惑、懊恼、怀疑自己的时候。但是,我坚信:
孩子有问题,家长一定要先反思,努力找到问题所在。
批评孩子,但要节制,要控制,要理智。就事论事,只说事情,不翻旧账。
我还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