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关于分析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文章,感触颇多。觉得自己有时候真的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对事情的理解。但却被先入为主的一些观点来影响自己的判断,导致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片面的理解,与真理失之交臂。
不要总把之前他的班主任或者是老师的话看作真理,因为孩子是会变的。很多时候我们想了解孩子多会参考之前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给出的建议,但是我们的孩子经过一个暑假的洗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班主任的评价可能已经不准确了。我们又怎么能说他们还是那样呢?不可否认的是之前班主任的评论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但是只能把这些中肯的评价当作参考,而且我们通常会听到之前班主任说他的这些评价不一定准确也建议根据孩子的表现来评论孩子。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被我们先去为主的这些评价来限定了我们的眼界,孩子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拿标签来贴,似乎这样就可以了,实际上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洗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来自外在的如身高,体重,也可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成长,会体谅父母,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再或者说孩子懂得文明礼貌,这未尝不是孩子最珍贵的记忆。尊重事实,尊重现在的孩子,不要守着昨天的评价,带上有色眼镜,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需要认真对待,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时刻成长变化的孩子。
通常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产生的结果影响也就不一样,但是我们容易犯人云亦云的错误。对那些所谓的权威人物所说的一些话我们奉若真理,可实际是他们也可能会犯一些常识的错误。就像费马大定理,现在不也被证明这个定理不完全正确,可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却没有人怀疑过它,因为这些定理似乎只要被用定理命名就一定是正确的。回想最近看《弟子规》,里面也有一些观点是我不认同的,再如《孝经》也有一些观点是我所不能苟同的。
我经常相信其他人说的话,我总认为其他人不会轻易说一些没有用的话,可是我也发现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我还不够成熟,看待事物的角度还比较单一,容易人云亦云,这对我来说都是不好的的,因为这会影响我探知真实世界,我也明白不可以随意听信他人,可能是因为我自己还不够努力,对事情考虑还不够全面,我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的提升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尽可能的把事情考虑的全面一些。一个人开始成长的标志就是不人云亦云,尊重事实。
我爱我师,我也认同那些历经岁月沧桑巨变沉淀下来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现今仍有参考价值,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忽略实际情况,我们要相信真理,拥护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