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题解
本章与上一章联系起来,表达了孔子的分析社会的辩证思想。好勇而不安贫,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对于那些不仁的人过于痛恨,使他们无所容身,也会惹出祸乱。所以,儒家倡导以礼来规范制约人的行为,认为适宜合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把智勇仁义用在好的一面,祸乱也就兴不起来了。
注释
1.疾;恨,憎恨。
2.已甚:即太过分。
已,太。
译文
孔子说:“喜欢勇敢逞强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不仁的人憎恶太过,也是一种祸害。”
【我的感想】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仁而恶不仁,是美德。但是,如果嫉恶如仇,对不仁之人嫉恶过甚,弄得他事穷势迫,无处容身,那他必要泄其忿恨,逞凶斯暴,无所不至矣。
人人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
你当他是君子,他君子的一面就转向你,你当他是小人,他还要展现恶人,要你好看!
——以上摘抄自《华杉讲透论语》)
身边的事情:
楼上楼下的邻居,同一单位的退休人员,六七十岁的老人。脑海中浮现和谐邻里,互帮互助的画面,而实际情况是,多年对对方的不满,恶语相向,嫉恶如仇,在六七十岁的年纪,成为杀人者和被杀者。
司机和乘客。司机将车内温度控制高,大部分乘客难以接受。开车过程中互相争吵。现在没有出现危险,只感觉危险系数猛增。
事件反思
互相之间有矛盾(把对方看做是恶),也就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的认知水平影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导致解决的结果。而“疾之已甚”是其中的一个应对方式。
如果都能“反求诸己”“见不贤而内自省”,再加上沟通力,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只是这一种。
人生就是学习到(反求诸己…),知道了,去实践,感受到,真做到,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人生是过程。
(“好勇疾贫,乱也”一个社会到了贫穷的时候,人就不要命,好勇了,是乱源。
一个时代好动乱,一定是在社会贫穷,经济衰落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饥寒起盗心。”
——以上摘抄自《论语别裁》)
以仁为本,以礼得之,财富是人生的助力源,是可追寻的目标,再以利他之心、之行,助力周边助力社会。这样一来,宏伟的愿景也就呈现在了眼前。
“学而时习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