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张爱玲的文字里,看不到爱情,看到的只有艰辛、孤独无助与计算。倾城的代价才换来一份相守,能守多久也未可知。
故事的开始离婚的白流苏前夫唐一元去世,婆家希望她回去守寡,婚都离了还回去守寡,多么可笑的事情,可是白家人为了自己都觉得再合适不过,牺牲的是流苏一个人,一个女人下半生,填补的是整个白家,他们自然觉得异常合适。
流苏一出嫁,就与娘家不是一家了。如果过得好,可以补贴娘家自然好,如果过不好,那就得自己忍。前夫寻花问柳,不务正业,流苏回娘家,希望娘家能给做个主,三哥四哥义愤填膺,但没有一个人替她出头。再受委屈,回娘家,连老太太都说做人家儿媳妇就是要会忍。道理固然不错,但确实没有人能设身处地为她想一下,可怜她一下。
她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唐一元离婚,并分得不菲财产,可是没多久就被哥哥们挪用,钱财没了他们又怪她是扫帚星,影响了他们的时运。娘家可以接受离婚的她已经不错了,钱财败光了,吃顿饭都需要交饭钱。小说里把社会写得真实贴切,电视剧里或许为了过审,纠正了三观,最后又让亲情回归了。 人生太难,不能寄希望于任何人。他们也有他们的人生,有他们的苦难。
流苏与柳原之间还是互相吸引的,各自的学识、阅历、容颜与气质,但是各自复杂的经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理智,流苏在艰难的困境下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在娘家吃饭都要交饭费了,这样的处境不得不远走香港去找范柳原。一个世家小姐,虽然离过婚了,但是并没有自轻自贱,不屑于做情人,一直是奔着结婚去的。所以从最初流苏就是清醒的,而且一直保持清醒的目标。直到因生活所迫要放弃这个目标的时候,一个城市的覆没却成就了她,成就了他们。
两个人的阅历丰富程度相近、精神高度接近才可以彼此懂得,才能互相珍视、才可能持久。但世事多变,每个人在社会的大潮中随波逐流,不断改变,能够一直同舟共济、共同成长何其难。同患难容易,共享福难,患难间的真情触动在那个车马慢的年代可以让他们维持十年八年的婚姻,在现代却更难,所以现在年轻人离婚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