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雅宁
1、养的不是孩子,是碎钞机
这周做了篇稿,微信头条很短时间阅读量过了10w+,后台留言几乎要爆掉。自己看的也是五味陈杂。
广州的一位企业高管母亲,月薪三万,孩子在读五年级。暑假到了,这位母亲连衣服都不敢买,因为收入有些hold不住孩子的暑期花费。
美国游学,10天,20000;
家中请阿姨照顾,5000;
钢琴课每周两节,一共2000;
游泳班2000;
英语、奥数、作文培训班共6000。
这些项目加起来,已经35000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开销中,游学占得是大数,不去不行吗?
但现状是,家长们都会排着队去送钱。一些学校由于报名人数太多,还要组织选拔考试,来筛选参加游学的孩子。
据了解,寒暑假游学的时间在一到两周左右,费用从一万元到五万元不等。
怪不得有母亲感慨说,现在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可是感慨归感慨,一牵扯到孩子的身上,钱瞬间都不是事儿了。
用许多家长的话说:“为孩子花钱,多少都不在乎,多少都应该。”
2、六个大人养一个孩子
表姐家孩子,我外甥女,今年上幼儿园。
从她出生起,我姐和姐夫,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胎教课、早教班、亲子班...普通的工薪阶层,大约一年三分之一的收入,花在了还没上学的她身上。
和我姐聊天时,她说,同事家、朋友家养小孩都是这样的。
从没出生,父母就开始预热。
出生了,更是各种课程伺候。
父母最怕自己给的不够,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时候,花钱花的确实心疼,这些班都非常贵。但要从小没培养好,对不起孩子,这不更心疼么。”
的确,别人都在烧钱,推着孩子向前跑。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小时候不打好基础,长大后怎么社会立足呢。
“嗨,其实也还好,加上两边父母,我们6个大人,还养不起一个孩子吗。”表姐淡淡地说。
3、教育就是要烧钱
教育烧钱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母亲的朋友,是我们省重点高中的副校长。聚会时聊起孩子的教育,他说现在,平日里品学兼优的孩子们,大部分家庭条件也非常好。
这些年,从他们学校出去的状元们,家庭最差的也是中产。
在一线城市,这类情况更明显。
我同学在北师大附属实验做老师,她说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简直就是各行业精英聚会。
用她的话讲,“这里的孩子,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他们的起跑线,就是家长。”
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纨绔、叛逆。反倒是,他们大多被家长精心培养,不但会有多种特长,而且学习成绩优异。
据统计,北大的农村子弟,30年间从占比30%,下滑到10%。寒门贵子的情况,几乎绝迹。
原因也简单,因为教育需要投资。
只要家庭条件足够好,就可以砸钱买资源、砸钱长见识。可以请最好的老师、报最贵的班、参加最高级的游学。
孩子成长最需要什么?无非就是资源和见识。
而这两样,钱都可以办到。
4、烧钱式教育合理吗?
“烧钱式”教育来培养孩子,到底合不合理呢?
本质上来谈,家长“烧钱”,是基于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侧面反映了我国现状: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
可是反观发达国家,在稳定发展上百年后,教育的现状是: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教育资源只会越来越不均衡。
在英国,孩子们从入学,便可以到公立学校,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是精英阶级出身的孩子,从小都是被送进昂贵的私立学校。
而最终踏入英国G5、美国藤校的,也少有公立学校出身的孩子。
上学时,我同自己专业的英国朋友聊天,他们大多也是毕业于北伦敦学院、威斯敏斯特学校、卡迪夫学院等这样的私立高中。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类社会依然处在“阶层分化”的发展阶段。
而阶层分化,就会直接导致教育分化。
这种分化的存在,让我们无法用“合理与否”来判别“烧钱式教育”。
因为虽然“烧钱”本身不合理,可是放在当下的社会,它又是收益最大的行为。
从结果而言,这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5、中国最大的不公是教育不公?
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工薪阶层的孩子,岂不是永远拼不过富贵人家的孩子?
也不怪有人抱怨:“中国最大的不公,是教育的不公”。
的确,家庭条件好,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会远远好于贫困家庭。这会造成孩子在能力和眼界上的巨大差距。
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均衡录取比例,也无法阻挡精英家庭,利用自己财力、物力上的优势来培养孩子。
除非再来一次“共产”,将所有家庭,拉回到同一水平线上。
但很明显,这并不现实。
公允地说,比起政界、商界,学界已经是寒门逆袭较多的领域了。
看着那些出生就是富二代、红三代的人,你从不会妄想,逆袭去到他们的阶层。
但是在学界,你还可以保留逆袭的野心,因为在这里,你的可能性没有被完全剥夺。
想一想读书时,只要认真努力,一般成绩不会太差。像这样,付出就能有回报的地方,除去在学校,哪里还会有呢?
当人们在愤慨教育不公导致的阶层固化时,可能都忽略了:
执法不公导致的无处伸冤、
司法不公导致的家破人亡、
地域分配不公导致的地区间巨大差异…
无论何时,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
我们能做的,也许不仅仅是吐槽,还可以努力先适应它们,然后慢慢让自己强大起来。
某一天,当我们强大到不需次次都屈服于社会规则时,就能为改善这样的不公,尽上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