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减肥,我养成了早餐做菜的习惯,老大有时也会跟我吃点,昨天我问老大吃什么,她说想吃青椒肉丝。
我叫了外卖,本来是想着买点不辣的青椒,可看到外卖员送来的青椒形状,我隐约觉得这个可能很辣。
到了上午,我就开始准备,将腌制好的瘦肉下锅炒熟备用,然后开始切青椒,洗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有点辣手,后来用嘴舔了下,确实不是一般的辣。
我考虑到孩子和我最近嗓子都有点咳,就没有继续切青椒,正好家里还有两根黄瓜,就改用黄瓜代替青椒。
炒熟出锅后自己尝了尝,感觉味道还不错。
这时,老大也洗簌完毕,准备过早。我看孩子好像不太高兴,一直在吃小馒头,没有吃黄瓜肉丝。
我叫她吃。
她不高兴地说:“我不想吃这个,要吃青椒肉丝。”
我立马解释到,“青椒肉丝太辣了,我怕你受不了,就改成了这个菜。你尝尝,还不错。”
最后孩子还是吃了一点。
开车上班的路上,我回想起早晨发生的点滴,发觉自己对待孩子早餐的问题上处理欠妥。
要是在孩子发现早餐之前,就先跟她做好铺垫:“妈妈发现昨天买的青椒特别辣,怕你吃了刺激嗓子,所以就改成了黄瓜肉丝”。
也许孩子情绪上会好受点。
上午的处理方式,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少了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安排”。
以前学育儿知识,总说要尊重孩子,可真正要做到真是不容易。
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看不惯孩子的种种行为,习惯了发号施令,长此以往,把孩子的各种需要和感受屏蔽,把孩子被动接受看成习以为常。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打心里面尊重孩子呢?
我琢磨了下,还是要从换位思考开始,尤其是当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多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相信他们可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