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61天。
一提到五味太郎,很多绘本迷就会眼前一亮,这位确实堪称绘本界非常懂儿童心理的顶级流量。他的作品有三多:获奖多、粉丝多、发行数多。比如《小金鱼逃走了》、《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生肖绘本《小老鼠咔嚓咔嚓》,和五味太郎以往的作品有一个共同处,那就是创意出人意料。这套书和我们特别熟悉的生肖故事,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它没有讲这12个动物是怎么当上生肖属相的,而是一本书一个属相,每个属相都没有纠结于自己的这个不完美,反而是拼命地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发扬光大,这种态度可以称之为自我欣赏。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又称之为“自我悦纳”。
五味太郎作为绘本界的顶级流量,选择从“自我悦纳”这个视角写生肖故事,也算是超级关注儿童教育了。因为“自我悦纳”对儿童早期教育来说太重要了。
幼儿时期如果没有养成自我欣赏,自我悦纳的这个态度。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别人说他好他就好,说他不好他就不好。而五味太郎这套12生肖绘本就提醒我们不能把孩子养成这样。
我们看看五味太郎的这本鼠年绘本是怎么让一只小老鼠自我欣赏、自我悦纳的。五味太郎在创作之前,他先找到了老鼠的优势精髓:牙齿。老鼠的牙齿有多厉害呢?我们从汉字“穿”这个字上就能发现端倪。“穿”字是上下结构,有牙齿有洞穴。那谁的牙齿,他在咔嚓这个洞穴造成了“穿”这个字呢?肯定不是人。
估计古人在造“穿”字的时候,想到的动物就包括了鼠类,所以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老鼠用牙齿来穿墙的这个情形。能穿洞的这一口好牙是老鼠的一个强项,那么鼠年这个生肖绘本就取名《小老鼠咔嚓咔嚓》,就从老鼠的这个“咔嚓”开始讲起。
故事一开头,老鼠就咔嚓咔嚓的吃起的是巧克力,不知道这个食物一出场会不会就让孩子们感到一种补偿作用?那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限制孩子们巧克力的摄入量。为什么说阅读对孩子来说是日常生活的补偿呢?因为他们借此实现了很多无能为力的愿望。
接下来,小老鼠又开始“咔嚓”粉色的花,绿色的叶子,180岁的大树,那小老鼠“咔嚓”的是一脸陶醉,画面诙谐不说,这180的这个夸张的数字也能让孩子们笑上半天。
再往后,这只爱咔嚓的小老鼠的本领就更夸张了。他还去“咔嚓”大象的屁股,幸亏大象有点儿便秘,否则他就不会“咔嚓”得那么一脸陶醉了。而且在咔嚓的过程中了,小老鼠总是有一种很快乐的自嘲精神,总是能够自圆其说,给自己找台阶下。
比如说它去吃高架桥,但是咔嚓了半天咔嚓不动,但他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嗯了一声,说:这座桥设计的还不错。看到这里我们大人真是情不自禁地会想,要是我们的孩子也有小老鼠这样的精神,不会因为自己有缺点或者能力有限就妄自菲薄,过低地评价自己,我们是不是对他们更放心了。
读完鼠年后,孩子们还可以顺便玩一下书后附赠的立体手工游戏,也是因为考虑到每一个生命它都有这种独特的美。所以这个游戏纸上画了大小不同的五只老鼠。孩子们剪下这五只老鼠身子以后,再剪下五个大小不同的耳朵,分别安插在老鼠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蕴含了生命无论是大小胖瘦,都各有各的美这样的观念,也是自我悦纳的态度。为了加深对自我悦纳,自我欣赏这样的理解,我们还可以把绘本延伸到生活的游戏里面。
比如家长们可以和孩子玩“生肖闪闪发光”游戏。怎么玩呢?先请孩子说说他有哪些优点,这个优点可以是讲礼貌,也可以是爱劳动,可以是爱看书,也可以是不乱发脾气,甚至还可以是你不怕困难等等。每总结出一个优点就对应地在自己所属的这个立体生肖纸上涂一个颜色,看到自己的这个生肖闪闪发光,孩子的这个内心也会随着发光发亮起来。
透过是鼠年这个绘本,感受到再不完美的属相,再不完美的生命,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五味太郎12生肖这套绘本中每一个属相单本都有这样的特色。
爱自己的属相,爱自己那个不是特别地完美而有缺点的这个属相,其实也是练习爱自己,爱那个有缺点的自己,能力有限的并不完美的自己。这一点在现代社会真的特别重要,因为各种社交媒体,各种社交圈,各种对比。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强大的内心,没有一个能够很稳固自我欣赏,自我悦纳的这个态度,总是纠结于自己的一些不完美。很容易就妄自菲薄了。但这种自我欣赏,自我悦纳的态度,它也是需要修炼的。
什么时候开始合适呢?到大学就晚了,研究发现三岁半到四岁它是一个转折点。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在日常生活中多启发孩子更好地去认识自己,就像鼠年绘本中的这只小老鼠一样,不要过多地纠结于自己的这个不完美,而是从自我欣赏的态度出发,多说说自己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点,多多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