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随着月渐圆、人团圆,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庆祝中秋节这个除春节外重要的传统节日。
不过,也有人觉得,现在的中秋节和其他法定假日差不多,年轻人都是围绕着“放假、调休、和朋友相聚”的话题,“抬头望明月,低头看手机”成为许多人过节的方式。节日味道、仪式感都淡了不少。
那么,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呢?从一些国画和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可比现代人浪漫多啦。
举杯邀月、月亦解饮
中秋节是亲友相聚的团圆节。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团圆相聚,又应如何过节呢?古人的方式是“举杯邀月、月亦解饮”。比如唐诗人李白就留下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
清 华喦《举杯邀月图》
很多大画家也有同类题材。比如清代画家华喦的《举杯邀月图》,月桂飘香,晚霭拥翠,一士人仰坐在林间一石上,举杯邀月,与月同酌。月色的浪漫,林间的清幽,淡淡的相思,交融在一起,一个人过中秋也别有韵味。
焚香祭月、祈求福佑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是上古天象崇拜和敬月习俗的遗痕。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载“以圆月之兆,寄思乡之情”。
清孙温《赏中秋新作得佳识》
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焚香祭月的习俗,这也体现在了一些国画中。比如清孙温《赏中秋新作得佳识》就描绘了焚香祭月的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一大早就把庭院打扫干净,设立香案,摆上供品,燃烛焚香,拜月许愿。
古人把中秋焚香祭拜月神的习俗称为“熏月”。所用香料以沉香为贵,认为沉香“聚天地纯阳之气而生”,能以纯阳之性,沟通三界,上感于天。
月夜观潮,真情浪漫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除了赏花赏月,焚香拜月,饮酒吃月饼外,身居钱塘江附近的古人们还一直有观潮过中秋的习俗。这一习俗也从古代传承到了现当代。
宋 李嵩《月夜看潮图》
比如宋代李嵩《月夜看潮图》,整个画面没有传统中秋节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豪门贵宦在平台阁楼上观赏万马奔腾般的大潮,体验祥和惬意和浪漫交织的情感。
欢愉游戏,嬉闹玩耍
如果阴天下雨,天上没有明月,那过中秋节是否少了许多韵味?未必。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感并非完全由明月来“撑场子”。
佚名 《清人绘中秋佳瑞图》
比如《清人绘中秋佳瑞图》,图中并无月亮现身,可仕女和孩童却尽量游戏,玩的十分尽兴。而画中的中秋元素也比比皆是:象征团圆的圆形水果;祈求姻缘子嗣的双藕、石榴和瓜;“四大吉祥树”中的梧桐树和桂树……欢愉团圆之情溢出纸外。
韩梅《笑口常开》
在当代画作中,依然有许多适合中秋悬挂,非常应景的国画。比如象征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笑口常开的红石榴画,寓意事事如意的红柿子图,代表家庭和美、吉庆有余的“九鱼图”,以及中秋节的“吉祥物”玉兔等。
举杯邀月,焚香祭月,夜观海潮,游戏嬉闹……古人过中秋节的方式真的丰富又浪漫,也提醒我们: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赏月外,还有很多有趣的过节方式。大家觉得哪种方式更浪漫呢?不妨来说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