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皇帝驾崩后太子年幼,导致太后临朝主政的现象层出不穷,然而,经历儿孙两代、两次临朝的太皇太后却不多见。
尤其,是像北魏冯太后这般有着高超政治才能的太后,更是少见……
十五岁册立中宫
北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其名字不详,出身于北燕皇族,其祖父冯跋即为北燕国王。
北魏雄才大略的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北燕并入北魏,冯太后出生之时,距北燕灭亡,已过去六七年光景。
冯太后之父冯朗毕竟曾为北燕皇子,不久之后因为一桩大案牵连,被太武帝拓跋焘下令诛杀,而冯太后因为年幼,又是女儿,便被收入宫中为婢女。
冯氏以奴婢身份入宫,却得到了其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十三岁的文成帝登基之时,冯氏便被选中为贵人,时年只有十二岁。
离开养护自己的姑母,冯氏于陪王伴驾的生活中, 有机会接触到了王朝权力高层的政治运作。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为政开明,不拘民族成分,重用汉族出身的高允,有效改善了鲜卑统治阶级对汉人的看法,而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到了冯氏。
此后的冯太后太和改制,重用汉人,推进民族融合,其思想起源,即来源于此。
冯氏在宫中生活多年,深谙其中故事,即能够成功地手铸金人,加之才貌上佳、聪慧异常,与文成帝的恩情与日俱增,十五岁之时,被文成帝正式册立为中宫皇后,主持中宫。
粉碎叛乱,一度临朝
文成帝拓跋濬立皇太子拓跋弘,为李氏所生,由于北魏之时为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奉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李氏被赐死之后,冯氏尽心尽力地承担起了扶养太子拓跋弘的任务。
虽则不是自己亲生,冯氏却对太子视如己出,令文成帝深感欣慰。
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五岁,留下一对孤儿寡母。
北魏风俗,人死后的第三天,要烧毁生前所用衣服器物,谓之:“烧三”,冯氏于当场突然扑向火堆,以求同生共死,幸得旁人解救,才未被烧死。
公元465年,拓跋弘即位称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时年仅二十三岁。
孤儿寡母,惹来了权臣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的觊觎,阴谋夺取皇位,北魏王朝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面对叛乱,冯太后临危不乱,处事果决,以雷霆手腕,捕杀乙浑,夷灭三族。
平定叛乱之后,冯太后再进一步,宣布自己临朝听政,掌控了朝政大权。
甘心放下权力,又再次临朝
冯太后的第一次临朝听政,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其目的,是为稳定朝廷。
公元467年,献文帝拓跋弘的李夫人生下了拓跋宏,冯太后喜得长孙,又颇偏爱,便决定停止临朝,放弃手中的权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扶养拓跋宏之中。
而朝政大事,则由时年仅十四岁、却已为人父的拓跋弘亲政处理。
然而,此时的冯太后,也不过三十左右,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冷清,偏爱仪表貌美又善解人意的男宠,导致母子生隙。
献文帝拓跋弘以为后宫淫乱,借口诛杀了冯太后的宠臣李弈,并提拔自己的心腹,令冯太后忍无可忍,遂用自己的声威势力,逼迫自己的儿子交出了皇位,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
年纪轻轻的拓跋弘,在自己母亲的逼迫下,早早地做起了太上皇,然而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多次亲率大军南征北讨,并举行盛大的大阅仪式。
冯太后感到了来自儿子的威胁,终于是定计将拓跋弘召来擒获,软禁起来,不久之后突然暴毙而亡,年仅二十三岁,时人多有议论是冯太后所为。
孝文帝拓跋宏即位之后,三十多岁的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
冯太后的政治才能
《魏书》中载冯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冯太后二度临朝主政,其政治眼光和才能都更加成熟,面对献文帝死后造成的朝局动荡,冯太后充分展现其高超的政治才干,再一次稳定了政局。
冯太后先是整顿吏治,奖赏清正廉洁之人,为独掌大权,秉着宁杀错、莫放过的态度大开杀戒,而对于没有政治野心的人,则加以安抚。
冯太后受早期拓跋濬影响,开始着手消除鲜卑族与汉人的矛盾冲突,不以民族成分来任用人才,其所组建的属于自己的领导集团中,有拓跋氏的贵族、汉族名士,又有朝廷大臣和宫中宦官。
其中,不少汉族名士,都是冯太后的宠幸之臣……
靠着恩威并济的方式,冯太后所任用的宦官,尽心尽职地为冯太后服务,“是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孝文帝年幼,未能亲政,但也得到了冯太后的精心培养,除了逐渐参与到政治决策之中外,更是被培养修习儒经和史学百家之言,成长为一位颇有才学的帝王。
冯太后主政期间,推动了拓跋氏的汉化,为太和改制奠定了基础,此后孝文帝接过接力棒,将汉化推向了巅峰……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病逝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不食……
大凡太后临朝或后宫干政,多没有好结果,北魏冯太后,不仅两度临朝主政,更是两次维护了动荡的朝廷。
难能可贵的是,在朝局稳定之后,可以将大权果断放下,交由下一代帝王,而不贪恋权力……
至于冯太后害死拓跋弘和其私生活的混乱,则要让步于其对于北魏两代帝王稳定过度的功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