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学习笔记,思考与感悟!
发刊词|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昨夜辗转反侧,偶尔的失眠就这样来了。即将袭来的考试、无果的科研实验、无助烦躁的内心,很多很多事情。每当此时,我都会去听听陈老师的课程,好像对人生又更加通透了一些。内省最近的事件,自己是不是又陷入了某种防御性思维,是不是要重新使用WOOP思维,是不是又混淆了控制与不能控制,如何赋予经历意义,又如何不断自我进化……新的一天,继续上路。
01|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这门课对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门课,我反复听反复听,不断地审视自己再审视自己。老师的话总是如此深刻,一次又一次触动我情感的大象。“天无绝人之路”也不再是我原来理解的那个意思,它不仅仅是故事里描述的那样,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一个皆大欢喜甚至比以前更好的结果。也许另一方面更加现实,那就是自我接纳和容忍生活的不如意,接受它,然后在不舒服中心如止水,谋取出路。有路,但这个出路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也许是不好不坏的。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老师给的答案凝练深刻。一个是误认为只有你的选项足够理想,这才算有选择;另一个是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我意识到自己犯这样的毛病还是和其他专业师兄师姐聊天的时。我们专业因为分高所以一直都认为留院并且留到自己喜欢的科室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以前是,但现在已经不是,这种落差郁闷弥漫在我们心里,甚至有些不服气,觉得自己没有了选择,当然也有很明显的“应该思维”在作祟。我师姐说,你们的这个要求很高很高了!
逃避责任是最简答的手段,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自己是宝宝?因为宝宝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是你们大人来承担后果。我还小,人家不懂事,你们不能怪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扛起自己的责任。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些痛苦,因为成长的本身都不是好滋味。
我想要改变的事情是好好学英语。虽然高考我英语140,但是我们省高考不考听力,听力一直是弱项。大学期间的听说课更是一塌糊涂,自己又不敢去面对,四六级分数不高不低。每次英语考试不好,都拿高考不考听力当挡箭牌,大学五年过去没有任何作为,依然是个英语渣渣。因为科研需要看了大量文献,但是内心对英语依然充满了畏惧和恐惧。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能够小小改变一下。
02|改变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
内疚和自责并不能带来改变,你应该认知思考的是,我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是的,我应当思考的是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而不是陷入内疚和自责的无限循环。情感这头大象需要用爱、怜悯和同情来激发,而不是老去恐吓和责骂它!自己从小都被这种负面情绪所包绕,长辈们教导我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谁谁一样。自己也很听话,好好学习,稍有放纵就拼命的责怪自己。还记得有次暑假因为贪玩最后几天补作业,补作业的时候一直在骂自己,骂的自己当场就哭了,充满了恐惧,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完蛋了。
到了大学,我才意识到躯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但也有能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强调要抽身出来,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原因。
“大象”的三大特点
- 第一个特点:力量大
- 第二个特点:受情感激发
- 第三个特点:受经验支配
大象只认切实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认我们理智所构想的“期待的好处”。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这种好处,它就会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他仍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经验这个词用得真好,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广义学习包含的范围极广,它是对生活刺激的一种应对方式。铃声可以使狗唾液分泌,这是一种学习方式,铃声代表着食物要来。如果你只给铃声,不给食物,一段时间后狗的唾液就不会再分泌了,这也是一种学习。所以刺激需要不断的强化才能巩固,这也给人提供了改变的契机。
- 正强化是当你表现出某种行为时,通过增加你想要的结果,让你的行为更巩固
- 负强化是当你表现出来某种行为时,通过减少你不想要的结果,来让你的行为更巩固
改变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但行动是前提,没有行动,新经验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代替旧经验了。如何撬动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经常自责的人,宽恕原谅放过自己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振聋发聩的两段话:
-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 心理舒适区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现在回忆起来,高中的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初中班级的“1号”,肩负着班主任清北的希望,中考前全市前几名,顶着光环进入市最好高中的重点班级。本想着按部就班,全力以赴就可以大展宏图。结果高中的学习完全不是一个样子。成绩越考越差,每次考试能跌一百名,一直跌到400左右才刹住车。每天喝了无数杯咖啡,延长学习时间,整理一页页的笔记,每门功课都面面俱到。自己初中那套学习方法完全不适用于高中,但是自己迟迟不敢改变,现在情况这么差,改变了万一更差怎么办,还不如这样中规中矩呢,下次应该能考好。在这种幻想着不断地焦虑和惶恐,最终步入深渊,差点一蹶不振。最后的改变也来源于自己更深层次的心理舒适区:对成功的渴望。破罐破摔,被现实撕碎,推倒重建,反正现在这么差劲了,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搏一搏。
初中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认知是我当时的心理舒适区,它是我最熟悉的方式,曾经给我带来了无数的荣光,带来了众多的褒奖,赚来了不少的特权。这样的好事不应该出错,也不会出错。而高中的痛击让我感到焦虑,越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越抓着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放,越走越极端。改变很难,觉得自己被现实硬生生撕了一层皮才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