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同样一本书,为什么有人如饥似渴读出一种感觉,有人在嫌弃这本书写的很烂?】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好久了。最近从樊登身上有点明悟。
我尝试把樊登在读书会读过的书,在豆瓣上去查下,看大家的点评情况。发现有人嫌弃这书印刷不好、排版不好、内容在骗钱、与其他观点重复、有的观点是哗众取宠,诸如此类。
而樊登读书时会说,这本书我读到了哪些可以帮助我的、帮助大家的东西,这本书的哪些观点与我现有思维不一致的,这本书与我以往的经验有哪些相通关联的地方。
我又想起,2013年有幸听了一场李欣频老师的分享演讲,她说她读书主要是想读出作者的思考,读者的思维方式,文字的内容未必要记住。她说,她在意的是作者为何要这样思考,思考的角度。
写到这,基本想表达的内容就是,告诫自己,向阳而生,与人相处多考虑为何,读书要多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少一点挑三拣四,少一点斤斤计较,这或是成长性思维的核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