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彬福 语文建设杂志
2024年09月02日 16:01 北京 19人听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文约5208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摘 要】“阅读综合实践”是修订版统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新增设的一个板块。“阅读综合实践”设计指向单元学习的综合性任务,强化单元整合设计;与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配合,将课标设定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加以落实,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单元的阅读理解,自主、合作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活动,实现语文学习的整合贯通、总结提升、拓展延伸,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认真研究“阅读综合实践”板块设计的思路和目的,注意“三位一体”的备课策略,积极探索“阅读综合实践”的有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落实课标要求。
【关键词】阅读综合实践;修订版语文教材;教学建议
修订版统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在“活动·探究”单元之外的其他单元增设了“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怎样理解这个新增板块的思路和目的?教学中如何去使用这个板块?本文围绕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阅读综合实践”编排意图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次教材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这些学习任务群有机地融合在教材之中。
修订后的教材既要落实义教新课标要求,又要便于教学。怎么办?修订者们经过反反复复研究,最后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设计:除“活动·探究”单元外,在其他单元的后边设计一个“阅读综合实践”板块,其中设计三个带有一定综合性、拓展性的阅读学习任务。这三个学习任务紧扣单元核心任务和语文要素要求,提供学习情境和学习支架,旨在整合贯通本单元学习重点,指向言语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三个任务的设计指向分别是:其中一个结合单元课文,重点探究思想内容和人文价值等内容,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外两个,分别侧重阅读方法、策略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整合,以及语言文字知识积累和综合运用等。这些学习任务具有反刍单元学习,延伸语文能力的作用,即单元中的几篇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整体,难以相互替代和割裂;单元学习要引导学生看清一棵棵“树木”,也要引导他们看到这些树木形成的“森林”,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延伸知识的宽度,提升思维的力度和阅读能力。
“阅读综合实践”板块的设计主要从初中生已知特点出发,遵循初中生学习规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因此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课后练习。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不少单元后面增加了“阅读综合实践”板块的三个学习任务,教学负担会不会加重?修订者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处理“阅读综合实践”板块的三个学习任务与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时,适当做了一些“加减法”。通过“合并同类项”,努力使全套教材不因增加了“阅读综合实践”的三个学习任务而超过修订前的练习总量,争取不增加教学负担。
“阅读综合实践”板块中的“一、二、三”,不是三道题,而是三个学习任务。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教学中不宜要求学生去“答题”,而是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写(有的也不一定要写),去合作学习,去深入探究。
义教新课标的纲领性概念是“语文核心素养”,并且提出“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学习任务、情境、资源和评价。修订前的教材采用双线组元方式,兼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这两个方面,每个单元都承担着语文课程的某些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学习,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说每个单元事实上都是基于学习任务的一个学习专题,每个单元都担负着一个或多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今天看来,这种单元组织结构方式、思路与义教新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此次教材修订,对这一点的认识更加清晰和自觉,因此基本保留了教材原有框架结构;为了进一步突出学习任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在此基础上单设了“阅读综合实践”板块,体现了修订版语文教材守正创新的初心。
二、“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教学建议
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综合实践”注重强化立德树人的人文素养培育,也在语文素养维度上,着眼于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课文内容整合,以及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包含梳理、筛选、分析、综合、概括、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积累等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使用“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明确“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思路和目的
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综合实践”为例,将其摘录如下。
一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在学习之道上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梳理文中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与同学分享交流。
二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大多是四字格式,结构固定,意义完整。成语的来源,有些是古代的故事、寓名,有些是古代文章里的语句,还有一些来自人们口头常说的习惯用语。成语含义丰富、形象鲜明,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简洁,更生动。研究本单元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梳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中运用的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再搜集一些源自《论语》的成语,与同学分享。
三 朗读和默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方式。试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和学习体会,从特点、作用、适用场合、注意事项等角度归纳朗读和默读的区别,完成下面的表格。再自选一篇写学习生活的文章,先运用默读把握大意,理解内容,然后带着对作品的理解朗读作品,加深对两种阅读方法的认识。
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从“学习之道”角度对本单元四篇课文进行梳理。本单元选取的是一组写学习生活的作品。借助这样的梳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成长的欣喜。在分别梳理四篇课文的基础上,集中于一个表格填写,学生可以通过对四篇课文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概括等心智活动过程,在“不同”之中去发现、探讨“相同”之处,从而深入感受学习的道理和方法。这样做,相比仅从一篇课文里获取的相关内容,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再有,瞄准“学习之道”角度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筛选、辨析,直至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以成语知识为先导,引导学生梳理、积累本单元出现的成语,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集积累和应用于一次活动之中。这样的活动设计在“阅读综合实践”板块中是常见的。其中第二个小任务有两层意思:前者是编者的梳理,便于学生识记,后者是引导拓展阅读。
第三个学习任务是典型的综合拓展型设计。其中第一个内容是结合阅读经历和学习体会,从特点、作用、适用场合、注意事项角度归纳朗读和默读的区别。朗读是小学教学的重点要求。进入初中以后,在持续加强朗读要求的同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丰富与变化,默读能力逐渐成为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比较朗读与默读的区别是引领学生从朗读过渡到默读的一种认知方式。第二个内容即迁移,要求自选一篇写学习生活的文章,先运用默读方式把握大意,理解内容,然后带着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朗读,以加深对两种阅读方法的感受。第二个学习内容是第一个学习内容的延伸——由感受、理解到迁移、应用。两个学习内容有着清晰的由感知到实践的逻辑关系,也充分体现“阅读综合实践”的引导性价值。
因此,使用好“阅读综合实践”板块,需要认真研读其中三个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和目的,以使教学设计和运用更加自觉。
2.备课要“三位一体”,整体设计教学
所谓“三位一体”备课,指将“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阅读综合实践”三部分统筹在一起备课(研读课文自不必说)。这三部分是整套教材阅读教学理念、阅读能力培养要求及其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教材修订,这三个部分统筹设计,相互呼应,相辅相成。
“单元导语”是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培养的“纲领”,是对单元学习重点内容的具体要求。“课后练习”是单篇课文落实人文主题、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教、学、评”的一体化功能。“阅读综合实践”是对单元教学重点内容的落实。三个部分各有分工,又相互呼应,缺一不可。还是以上面摘录的第三单元为例,“单元导语”是这样说的:
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作品。透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成长的欣喜,还有永恒的童真童趣。回望即将告别的童年,这一切都值得好好体会、领悟。
学习本单元,要在默读中把握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默读时要做到集中注意力,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要通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中的关键语句等,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中心。
第一段是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回味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领悟少年时光的可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第一题中的2、3两道小题和第三题具有落实“单元导语”要求的作用。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 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再如《〈论语〉十二章》课后练习:
二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这些都是呼应单元学习要求中人文主题的内容。“阅读综合实践”的第一个学习任务,从“学习之道”角度对本单元四篇课文进行总体上的梳理。借助筛选、归纳、表达、比较等能力培养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知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学习的,并发现其中带有规律性的途径和方法。“单元导语”的第二段是语文素养培育任务,概括说是“在默读中把握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练习如何默读课文;二是在默读的过程中,练习“通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等,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中心”。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题中的第1小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两篇自读课文中的“阅读提示”和很多旁批都是紧扣单元导语中这个要求的,教学中也要注意。
“阅读综合实践”中的第三个学习任务是从朗读过渡到默读,从理解到应用的综合性拓展练习,将单元学习重点进一步凸显。前面已经谈到过。
综上可以看出,所谓“三位一体”,类似写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教师在备课时将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就会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单元学习任务更好地落实。
3.大胆尝试,从实际出发安排教学
“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是因义教新课标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尚未经过全体师生完整过程的教学实践检验。如何设计“阅读综合实践”板块的教学,是使用修订版教材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要主动去使用这个板块。这个板块是顺应义教新课标“学习任务群”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它是符合义教新课标要求并落实义教新课标内容的。它改变了过去教材“总—分”的二维结构,成为“总—分—总”的“三位一体”结构,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忽略“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是不可取的。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去创造性使用这个板块。所谓从实际出发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已知水平。这个板块的内容,瞄准的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水平较高或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实施其中的学习任务,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活动。
第三,灵活安排“阅读综合实践”学习任务。这个板块在教学中怎样使用,教材并没有规定。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的性质和学情去灵活安排学习任务,主动权在教师手里。一般来讲,学完整个单元的课文,扎扎实实完成单篇阅读之后,再去完成“阅读综合实践”设计的任务可能更好一些,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得更充分一些。但也不排除有的学习任务用来作为单元学习的引导,放到单元前面提出来的;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妨“拆分”三个学习任务,将其安排到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填写第一个学习任务中的表格,完全可以与课文学习同步进行,即学一篇填写一行;随着不断填写,逐渐增加比较的内容。这样便于实施,负担也不重。再如,第三个学习任务,其中的两项活动内容,完全可以“拆分”进行,甚至第一个环节仅参照表格各栏目的内容去完成朗读到默读转换的学习,而不去填写。
“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是一个新生事物,从语文学习的道理上讲它是站得住脚的。教材修订者、一线教师为此贡献了很多智慧和经验。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大胆使用,勇于创新,并注意积累经验;使之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张彬福:首都师范大学)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4年8月(上半月)]
(微信编辑:苟莹莹;校对:张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