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在看电影时有如此强烈的代入感,也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在看电影时无法自抑的泪流满面,我甚至一度得意于自己能够游离在影视作品之外,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之,可是圣诞节这天在看《82年生的金智英》时,我破功了。
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不像是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曲折的情节发展,它更像是一部女性生活纪录片,智英和她的朋友、上司、妈妈、婆婆,其他的孩子妈妈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职业,或被浓墨重彩或被轻描淡写,构成了一部女性生存状态画卷。而其中所展现出的女性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更不仅仅正在韩国发生,甚至不仅仅在东亚文化圈发生,更有可能是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生,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 我妈妈在中学时成绩优秀,后来因为上山下乡而中断学业,回城后参加高中补习班想继续升学,可惜没多久就不得不放弃,因为我出生了,没圆的大学梦也许是她一辈子的一个遗憾吧;
- 我弟媳妇是日本人,当年和我弟弟决定步入婚姻之时,她提出的条件是:婚后要继续工作;
- 我朋友的婆婆在得知她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连产房门都没有进就拂袖而去,后来我朋友再生一胎仍然是女儿,之后孩子落户上学等等费尽周折;
- 我的大学同学在国内生了女儿后移民加拿大,即便如此也摆脱不了要生出个儿子的责任,在二胎仍然是女儿之后终于第三胎如愿以偿得了个儿子,否则真的不知道她会不会一直生到生不出来为止,因为她婆婆一听说他们拿到移民签证后第一句话就是:“加拿大没有计划生育,你们可以多生几个,有儿有女的才圆满。”她原本在国内是会计,怀二胎的时候正在攻读加拿大的会计资质,可是至今却未曾踏足加拿大职场一步。
至于我自己,得益于老公的小Y奔跑迅速从而一举得男,没有经历过被二胎,可是在职场上仍然是曾经艰难。
- 当年刚跳槽不久发现意外怀孕,公司得知的时候我的试用期已过,可是他们仍然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炒了我,我去劳动监察投诉,接案的大姐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能赢,可是在和这样的大公司叫板过程中,你会来回奔波身心俱疲,最后即使重回公司,他们能给你好脸色吗?怀孕期间应该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可你觉得你能做得到吗?哪怕你只是要赔偿金,可是那点钱值得吗?以你的背景,生完孩子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何苦在这个节骨眼上给自己找不自在呢?”不论她这么劝说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但是即使今天看来我仍然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我生生咽下了这口气,转而把精力用于读书,在学习中让自己平静下来。
- 后来当我刚刚满月想重返职场的时候,先后得到几个公司的面试机会,可是在得知我的情况后无一例外的都会委婉的表示孩子太小对工作影响比较大。(我是做市场分析营销咨询的,所以出差比较多。)
- 再后来当儿子两岁之后我再去面试的时候,大家的口风又是出奇一致:孩子这么大了,可以专心干事业了,不像年轻女孩还要考虑结婚生孩子这些个人问题。可我听着这些话没有半丝欣喜唯余一抹苦笑。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究底,似乎只是因为女人体内多了个物件——子宫。
生物特性决定:在繁衍后代方面,女性必然承担更多
有笑话说是,离家在外的孩子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父亲接电话,那孩子必然会说:“爸,我妈呢?”即便孩子出生后父母二人给予相同时间的陪伴,可是孩子在母体内的那十个月却是无法替代的和母亲的最亲密联系,所以做老婆的如果一定要和老公在这个问题上掰扯公平不公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如何系统性的让女性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去做出忠于本心的选择,使得生与不生、生完谁带、回归家庭还是再入职场这些都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这种系统性的改变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强力支撑才能对抗文化积弊和资本的逐利性。
- 我妈妈因为我而中断了求学之路,而我怀着儿子读研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申请休学待生产完后再继续学业,当然后来在因为非典而停课的那段时间里我安安心心生了孩子坐了月子,又高高兴兴的在复课之日继续上学,啥也没耽误,同学开玩笑说我是“非典唯一的受益者”。
- 我弟妹在生娃之后向公司申请调到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岗位,这是他们公司对于做了妈妈的女职员的一项政策。而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在结婚后仍然坚守职场,相应的也需要公司作出制度上的调整以适应这一变化。
- 而在加拿大主要是依靠法律保障。以安省为例,产假最长为18个月,根据安省《就业标准法》规定:休假结束后雇主有义务让员工返回到休假前的岗位,当原职位不存在时,必须给员工提供可比性的职位。注意:是原岗位,而不仅仅是让你回来随便塞到哪里。而且休产假或育婴假的员工享有额外的法律保护,安省《人权法》禁止雇主因家庭状况歧视员工,即使还有其它解聘原因,但只要与休产假有关,员工都不得被解聘、裁员或降职等。这让我想起刚工作那会儿,公司里一位小姐姐休完产假回来从白骨精变成了传达室大妈,每天给各部门分发报纸信件。而且员工产假期间虽然无法拿到足额工资,但这笔钱全部是从社保系统支出的,这样就减少了企业负担,从而大大降低执行过程中来自企业的阻力。
作为某人的妈妈某人的妻子,偶尔也会感到某种幸福,可是有时会感觉被困在墙里,挣扎着出去,以为会有出口却又是另外一堵墙,换条路走还是一堵墙,还不如当初不奢望有出口。
出口到底在哪里?片中智英的女上司选择了职场而放弃家庭,却被男同事肆意嘲笑外加恶意诅咒,而智英选择了家庭而放弃职场,却被咖啡店的陌生男人称为“妈虫”,似乎女人怎么选都不对。有一天,当女人的选择仅仅是出于个人意愿和能力而不是迫于任何压力,当女人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这才是真正的出口吧。
东亚文化圈的父爱往往就是这么让人咬牙切齿,可是它仍然是爱
智英的父亲被众多观众鞭挞,同时也在诸多影评中被立为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人物。我并不想为他正名,因为他确实是重男轻女,比如给儿子买昂贵的钢笔给女儿买普通的笔记本,比如对智英说要不你就在家待着等着嫁人,可是,这不全是他的错,他本身就是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摆脱不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烙印,我们凭什么要求他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呢?
虽然骨子里是男权至上,但他仍然心怀着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即使这种爱被他以一种令人咬牙切齿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在智英因为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工作而烦闷不想去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爸爸斥责说不想去就别去了,就在家等着嫁人吧,但下一秒钟智英接到电话说她被大公司录取的时候,爸爸的兴奋也是溢于言表啊。再比如,广为大家诟病的公车遭遇性骚扰一幕,难道没有人注意到爸爸赶到公交车站看到智英抱膝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时焦急的大喊:“智英,你怎么了?”
至于被猛烈炮轰的“穿着要得体,不要总对人笑”,我是真的觉得他有点冤枉了,中国人常说“爱之深责之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在父母的挑剔中长大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之类都是近十几年的新玩意(有效与否另议),智英父亲的如此表现反而让我觉得亲切真实,否则我该怀疑自己看的是一部穿越剧了。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干嘛一定要教训女儿呢?明明不是智英的错!那么我就以一名老妈的身份负责任的告诉你: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说(当然语气肯定要缓和很多)!因为这样才能达到保护孩子的目的啊!孩子遇到这种事,安慰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防止孩子以后继续受到这样的伤害。身为父母当然知道这种事不是孩子的错,可是我们对别人无能为力呀!你说让智英爸爸去补习班揪出那个混蛋暴揍一顿?然后你怎么保证他不会对智英带来更大的伤害?或者去报警?你有证据吗?
99.99%的父母都只是普通人,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其实很有限,我们能给予孩子的保护在面对真正的恶时其实很微弱。别跟我扯什么“为母则强”的鸡汤,那是指内心强大能够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不退缩,可并不代表你真的就在社会天平上增加了砝码,也不代表你真的就能和人大战三百回合了。我相信你能豁出命去保护孩子,可是我怕最悲哀的是,即便你豁出命去,也护不了孩子周全。
那么,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远离危险,这也是一种保护啊,而且可能还是一种更明智的保护。前方有怪兽,我觉得自己打不过,那当然是告诉孩子绕路过去啊!儿子曾经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人在卫生间抽大麻,每次他去的时候里面都乌烟瘴气,我跟他说:“去别的卫生间。”他说别的卫生间离教室远,我说:“要么你跑着去跑着回,要么憋到中午或下午放学再去。”
所以,智英的爸爸说:“不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不要穿太短的裙子,不要总对人笑。”其实潜台词是“路上时间太长容易被人盯梢,裙子太短容易让一些人的下半身开始思考,对人笑得太多容易让人觉得很好接近”。一定会有人说我这是“受害者有罪论”的强盗逻辑,可惜我对于形而上的讨论一点兴趣都没有,我有兴趣的是如何让我的孩子规避那些可以规避的危险。
所以,别人家的女儿尽可以行使美丽的权利,我会为她们热烈鼓掌;可我的女儿请稍微低调一些,因为妈妈不想你成为道德底线和人心龌龊的试金石。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同性之间的倾轧和鄙视往往更甚,是源于生物性的竞争抑或是社会性的嫉妒?
自然界中常见的都是雄性为了争夺与雌性的交配权而大打出手,这可能和激素作用有关,使得雄性更加勇武好斗一些。不过既然雄性可以为了雌性而争斗,那么雌性为了雄性而争斗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人类社会也是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
不过这个同性争斗问题放在人类身上,可能要稍微复杂一些,因为人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种特征的,所谓生物性说白了就是先天的动物本能,而社会性是后天习得的。女孩见到了一个帅哥脸红心跳,这大抵是生物性在起作用,如果又知道这个帅哥是个霸道总裁而恨不得以身相许,那这就是社会性的结果了。
片中智英也有很多压力是来自同性,比如婆婆。我其实一直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媳妇多年熬成婆之后对自己的儿媳妇不是理解包容而是变本加厉,有人说是源于一种补偿心理,认为自己年轻时看婆婆的脸色,凭什么年纪大了还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说什么也要把自己吃过的苦让她也尝一遍。也有的婆媳矛盾根源在于争夺儿子的爱,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母亲想继续得到儿子的爱,妻子想独占丈夫的爱,于是两个人成为了竞争对手。片中的婆婆是两者兼而有之,一方面极力阻止智英外出工作,甚至不惜向亲家母告状,另一方面在看到儿子帮媳妇忙的时候又阴阳怪气酸溜溜的说“我们儿媳妇真是有个好老公啊”。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接近片尾的时候,智英带着孩子在咖啡店,对她指手划脚的两个猥琐男旁边那位女同事,也许她是不想得罪两位男同事,怕自己以后在职场混不下去,也许她是浅薄无知 too young too simple,也许她是故意要显示自己职场女性的特立独行和对全职妈妈的不屑一顾……我只是好奇,在这些的下面,在她的潜意识里,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她加入两名男性去讨论一个明显陷入窘境的妈妈?为什么她没有施以援手?还有,咖啡店里的工作人员哪里去了呢?周围那么多的妈妈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只有智英一个人在对抗这种不公?这样的情节设计是为了告诉我们,来自同性的冷漠使女人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吗?
最后的最后
我的经理就是韩国人,之前我告诉她我要找这部片子来看,她没有看过,只是知道大概内容,所以她说看完之后告诉她结局。我告诉了她结局,也告诉她我感觉像是在看一部纪录片,因为让我想起发生在我的母亲、我的朋友和我自己身上的类似的故事,她说其实她不喜欢这部电影,这个我大概可以理解,就像我一听老外跟我提张艺谋我就想和人家急。可是过了一会,她又说:“如果最后智英死了,可能就更真实了。”我无言以对,也没有问她为什么,只是在想:是因为现实太绝望,所以宁愿回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