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筠心 图:网络
看电视节目殷瑗小聚,蒋勋的两个系列关于毕沙罗与夏卡尔。继梵高之后,再次认识西方的画家。两位虽非同一画派,且生活并不交集,但有个共同点,都是以爱为颜料作画。
毕沙罗,1830年出生,葡萄牙系犹太人,出身于富商家庭。年轻时,他爱上了家中外籍血统的女仆,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惊世骇俗。他以私奔的方式,成就了爱情,并且一生钟爱妻子。毕沙罗“从一而终”式的感情经历,在画家中,比较罕见。
他让我联想到杜甫,同样都是没有花花肠子,敦厚朴实的好丈夫、好爸爸形象。杜甫的诗中,随处可见“老妻”、“小儿女”字眼;毕沙罗也是一样,妻儿的身影,常常是他写生的对象。若不是把家人放在心上,又岂能频频落于笔下?
毕沙罗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对乡邻对朋友也满怀关爱。他关心农人的生活与收成,经常将他们入画;梵高割耳朵后,毕沙罗是少数几个前去探望的人,并且还把自己的家庭医生介绍给他。
毕沙罗热爱自然,爱画触手可及的风景;他画窗外的景色,自家的庭院,附近的田野、村落、小树林;毕沙罗的画是宁静的,是平凡的,但同时也是最最真实的。
他是坚定的印象派画家,并且把印象派与新一代画家连接起来,高更、西涅克等画家都曾向他请教。在同时代的画家中,毕沙罗出了名的好人缘。
听听大家对他的评价:
“至于老毕沙罗,他对我来说像一位父亲。我总能从他那里得到好建议,他真是上天派下来的。”塞尙
“毕沙罗的风景画好像下凡的天使。”德加
“毕沙罗真是一个好老师,他能教会石头画画。”玛丽•卡萨特
“毕沙罗是个大好人,他像第戎的摩西井上的那些先知。”马蒂斯
“父亲”、“天使”、“好老师”、“大好人”、“先知”,毕沙罗获得众口一词的赞誉。用时下的话概括,即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1903年毕沙罗去世,波澜不惊,却又充满爱的一生。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孙女都是画家,甚至第四第五代还在从事艺术工作。诚然,毕沙罗的名气比不上许多天才画家,例如激情澎湃的梵高,再有失明画睡莲的莫奈。可在艺术的传承和延续上,试问还有谁,比他做得更好?
夏卡尔,1887年出生,白俄罗斯的犹太人,出身极其贫寒。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犹太人大屠杀,活到98岁,直至1985年才去世。夏卡尔一生大部分时间背井离乡,居住在巴黎,目睹并亲历了许多动荡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有一颗乐观梦想的心灵。
他受野兽派与毕加索人体几何分割的影响,画作色彩鲜艳,充满幻想,像一幅幅童话。夏卡尔深爱结发妻子贝拉,一生都在画两人甜蜜拥抱、牵手、亲吻种种温馨时刻,他对贝拉的爱不因时光流逝而衰减,不因天人永隔而淡忘,这是夏卡尔最打动我的地方。另外,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也充分体现在画作里,白俄罗斯的那个小镇常常是画的背景。
夏卡尔超现实主义的浪漫精神,及无语伦比的想象力,与诗仙李白有几分神似。不管现实多么不堪,永不气馁,永远勾画着最绚烂最梦幻的篇章。
一颗饱经风霜的心,却不失宁静与纯真,这是夏卡尔的画,给予我们的画外音。
当夏卡尔已经成为大画家,一张画可以卖到上亿,可他还在为儿童画插图,为音乐厅画花玻璃吊顶。要知道,制作花玻璃,工艺十分复杂,先是要在一小块一小块玻璃上绘画,然后再用铅条将它们镶拼起来,其过程费时费力。由于这项工艺太繁琐,近代已无多少年轻人愿意学习传承,在欧洲花玻璃技术已濒临失传的边缘。若非对艺术极度的热爱,年事已高的夏卡尔怎可能办到?
声名远播,并且十分富有,可依然是一颗平常心。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不忘初心,这就是夏卡尔的品格。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
维米尔的爱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