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次第花开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次第花开》,这本书的作者是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本书价值】
1.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2.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3.一个人能把佛法讲的这么透彻,而且文字像诗一样优美,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核心内容】
1【认识苦,客服恐惧】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叫做苦苦;
——我们所认为的快乐,因为其本质为痛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这叫变苦;
——陷于轮回中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被种种烦恼束缚,这叫行苦。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对痛苦的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承认痛苦是正常的,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当中。
寂天菩萨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2【人身难得,安乐与自律】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若善用此人身,即身即可解脱。
放下执着就会安乐。但什么是执着?怎样才算放下?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耗费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很不快乐。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精神品质,也就是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从长远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所谓的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无益的想象中。负面情绪的存在就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没有自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的目的是:不伤害。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
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
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以及安乐因”,希望所有众生都快乐,这就是慈心;
“愿诸众生远离痛苦以及痛苦因”,希望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这就是悲心;
对自己感恩,对他人随喜,这就是喜乐;
对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地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就是舍心。
这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3【六度】
六度,梵语称六波罗蜜,意为“渡到彼岸”。
——布施: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着,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布施。
——持戒:戒律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戒律指适当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
——忍辱: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能接受。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
——精进: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如果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就一辈子欢欢喜喜走在求知的路上,不因为漫长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禅定:禅定是舍弃散乱。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为都可以是禅定。
——智慧:般若空性超越文字,它比较接近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学习小结】
1.只有认识苦的存在,在能克服内心的恐惧,从容的面对一切。
2.人身难得,千年才修得,因此要懂得放下制作,保持对当下的觉察。
3.修行对你来说,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饭、睡觉那样。
【金句记忆】
1.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2.放下执着就会安乐,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3.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