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辑的内容从理论上让我对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一、单元整体教学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
在阐释何为科学的教学内容时,书中提到:知识的科学性,要求课堂上教师在熟练掌握具体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避免孤立、割裂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是的,如果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整体理解,教学中难免出现科学性错误,或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
回想以前备课时,只是孤立地备这一节课。看不到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单元最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看似好像上完了一节课,但是上了什么,为什么而上,上得效果如何,并没有很清楚。
现在备课时,会先把整个单元从篇章页到园地都仔细研读一遍。读完,结合课后习题,会发现一个单元课与课的编排都是有规律的,单元要素的训练是层层递进的。再结合语文园地来看,会发现园地中的知识点其实是单元课文中的训练点。那么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融合,展开教学,这样还能高效地开展教学。其实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有助于构建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的路径。
二、单元整体教学是科学思维的体现
课堂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思维上,主要是从点状式思维到整体式综合思维,因此备课时,要考虑将课文置于整体的背景框架中思考,用整体来说明局部。
这里的整体,不只是横向的单元整体综合思维,还包括纵向的贯通分析,即思考学生从哪里来,即将到哪里去。在小学中就体现在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感就是整体感、综合感和关联感,是建立起不同文本之间的整体关联,做到首尾呼应,篇篇相连。
因此,在备课时,除了横向比较,了解单元要素是如何在这一单元编排的,还需要纵向比较,知识点在小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样才能够做到精准高效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