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我理解他那看似古板的举止与态度又时而恣意的笑容。
--题记
记不清约摸是什么时候开始,去到老师那一间工作室,只记得闻到了四溢的墨香与阳光的味道,那便是我与我的书法兼国画老师的初遇,穿着一身已老旧的中山装,微微点头,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对上我的,记忆犹新。
国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由竹入手,当时什么都不懂的我看着老师大笔一挥,蘸满墨的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勾勒出竹林的远近浓淡。于我是极大的震撼,不禁鼓起掌来,他笑得恣意:"你这小丫头片子干什么呀。"接着示意我继续画竹子,掌握不好握笔及深浅用力的我在纸上晕出许多小墨点,老师一笔一划地从头开始教,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光练竹子便画了半年。
一日,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何不教我别的呢,老师?""打不好基础后面学不好。""可是⋯⋯""别说了还不如练画。"我被老师突如其来的严厉吓得不敢多说,心怀怨气地继续下笔苦练。
当时的我不理如此苦练画竹的意义。
身为老师头号关门大弟子的我三天两头就到老师那儿蹦跶,一日正赶上老师出去采购用具,便带上了我,到了画具巿场,老师驾轻就熟地来到一间铺子前,吆喝两句便出现了笑意盈盈的老板,"呦,您又来了。"老师进门后再三跟老板确认了折扇的木料,镇纸的选材,随即会意地与老板坐下品茶,老板笑着看向我:"你徒弟?"老师抿上一口茶,点头。"让你徒弟露两手吧。"老师折好折扇,让我随意发挥,下意识地选择了最熟悉的竹,挥洒泼墨之间,老板说:"这孩子被你带好了。"我心中似有什么懂了老师。
后来,我再画别的景物,似乎总带着画竹时那股子劲,牡丹、翠鸟全都手到擒来,老师
也渐渐地不再多管我,只是笑意盈盈地穿着那一身中山装,时而提点两句,我才理解,一丝不苟练竹的意义。老师身上那种严格的工匠精神,都是海派文化的最好体现。
老师,渐渐地,您的徒弟终于理解这一切的意义,都是您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