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信息瞬间爆炸的时代下,我们每天都能被迫接收到太多碎片化的东西,而且还是经过各类加工处理过的。比如在某个平台,看到某个领域的大咖发布的关于某方面的内容,看过之后,觉得人家讲的真好,顿时觉得颇为受用。但这类的信息一旦多了呢?
必然会造成诸多影响:首先,恐慌、焦虑会产生,因为看到的东西多了,而且这些随着信息的涌入而不断滋生、挤压;同时你觉得随手看到的东西非常有意思,必然会分享传递给你熟悉的人,而恐慌焦虑会在你们沟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对方。这样,周而复始,你的圈子到处充斥这样的情绪。
其次,你会发现,接收到的信息比你本人理解的要透彻、更专业,进而就会有更多这样碎片化的信息映入你的眼帘。这样会造成一个很恐怖的现象——人们渐渐地变得不会思考了,因为现成的东西唾手可得,而且更受用。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对看到的一切的甄别能力。
最后,这样的一个环境下的自我修复能力的丧失。失败的、成功的、介于失败和成功的案例,看到的太多了,也有太多的人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去做。你看的眼花缭乱,一旦自己遇到点什么波折,反而不知所措!
尤其这两三年,在经济下行、疫情双夹持下的社会,大家的日子确实过的都非常艰难。整个社会普遍弥漫着着一种信心的逐渐丧失,确实非常艰难。所以“躺平”就流行看来,这个词一开始本来是形容00后的一代人,多少带有些戏谑、自嘲的成分,并没有那么悲观,但是却成了当下意识的趋势,因为无能为力,所以躺平嘛!
我很反感现在赋予这个词的含义,因为生活本来在任何时候都很不容易,人也是由多面组合而成的复杂个体。你躲过了这个,也会遇到下一个,如何去躺平!
做为芸芸众生的最普通的一个,我同样也面对诸多问题。就比如我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就是30岁出头的我,应该是人生最黄金的年龄,经验有了、精力旺盛,但很多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很苍白,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过:要挣很多钱吗,我没有这个欲望;要社会地位吗?我更想安静的活着。
所以我在想,为何如此,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貌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乐观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件件去解决!的确,我相信自己也能够做到如此,可是,生活不仅仅于此吧!
嗯,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