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入冬以来,毫无冷意。今天,气温骤降,一场初雪,撩拨的整个朋友圈都兴奋不已。回首向来,哪年的初雪不似这般令人欣喜呢。
骤然间,雪花漫天飞舞。校园里孩子们个个欣喜若狂。课堂上,小眼神望着窗外,心思也跟着雪花飞舞去了。至于老师讲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发现他们看的那样入神,真不忍心打扰。他们心里一定盼着快点下课,好去雪地撒欢吧!
好容易熬到下课,操场顿时沸腾起来!兴奋的喊叫声不绝于耳。到处都是伸开双臂,仰面朝天拥抱雪花的小人儿!跑几步,跳几下,转几个圈儿,打几个滚儿,那欢腾劲儿简直无与伦比。再看老师们,也在雪里撒欢。有忙着拍照的,有急着录视频的,还有的也如孩子一般,伸开手掌,任雪花飘落手心,看雪花融化,感受冬的一丝冰凉!
待到放学时,雪已经悄悄地停了。地面的雪也没留住。只有高处,和人迹罕至的角落,零星地残留这一片纯白!孩子们兀自叹气:“雪怎么停了?”话语里仿佛透着几分失落与埋怨!这雪怎么就停了呢?还没好好堆个雪人呢,还没痛痛快快打个雪仗呢?
今人见初雪如此,古人呢?那就不必多说了。单从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就可见一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咏雪之新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还有哪里下雪比李白诗中的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争春也令骚人搁笔。赏今雪味古诗,有雪有诗有精神。
在众多写雪的诗句中,偏爱白居易的两首五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这首诗短短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无限的美好。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新酒,火炉,暮雪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可以想象,如果我是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定然是立刻欣然前往,两人痛快畅饮,围炉畅谈个天花乱坠。也许此时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真令人身心俱醉。
对另一首《夜雪》也是情有独钟。“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间忽觉被窝里冷的让人惊讶,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雪,以她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人的赞美。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诗人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实句句奔雪而去。就那么一个飘雪的晚上,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一首朴素的小诗,在被窝里浑然天成。读罢此诗,瞑目遐想,意蕴悠长。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愿我们这些俗人,在人间的扬尘里,能知时而动,春观繁花,夏望星夜,秋赏霜菊,冬遇初雪。初雪如初恋,浪漫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