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堋村出发,向东南方向上山,就到了摩天岭。
峻极关在摩天岭脚下,南依峭壁,北临深壑,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据史料记载,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唐武宗听从李德裕的建议,力排众议,经过一番苦战,收复了昭义镇,辟建了峻极关。也有一种说法是,峻极关初建于明正统年间,闯王李自成曾在这里大败明将左良玉,歼敌六七千。
峻极关与黄泽关一样,是太行山脉重要关隘之一。关口以西为山西左权,关口向东,为河北邢台,关口东南是武安,旧属河南,故而,峻极关有“三省要隘”之称。
峻极关两边有古长城,始筑于战国时期,现存的为明代重修,是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岁月太过无情,眼前的长城连残垣断壁都不见了踪迹,只留下一片呈条状分布的瓦砾,无比悲壮地横卧在峻极关旁,任凭风吹雨打,不胜凄凄。
我爬上关口,仿佛又看到了战场上飘扬的旌旗,山路上络绎不绝的商队,仿佛又听到了征战的号角,和寒光闪闪的剑戈。
数年前我到这里的时候,关门上方所嵌的“峻极关”石匾尚在,阴刻横书,并落有年号;再次来,关口已重新修葺,石匾破碎,被人很随意地扔在关口平台上;如今又至,连碎匾也不见踪影,只在关口旁边,重新立了一块石碑。当年的古风古韵已不复存在,峻极关像一个久经沙场披坚执锐的武士,在风中屹立,忠诚地恪守着自己永恒不变的职责。
世事沧桑,福祸难料,曾经的金戈铁马已随风可去,曾经的繁华热闹也荡然无存,峻极关显得愈加深虬苍老。
眼前的挺拔硬朗和悲凉荒蛮,总会触动内心深处的柔软,我不禁想起发生在这里的“千里送京娘”的传说。
这个故事最早记录在明代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中。
当年赵匡胤尚未曾发迹变泰,他离开家乡闯荡江湖,大闹御花园,触怒了汉隐帝而亡命天涯。逃难途中,在太原清幽观暂住,发现观里竟然关押着一个年轻女子,名唤赵京娘。她是随父亲上山还愿的时侯,被强盗掳掠,关押在这里的。
赵匡胤将姑娘救出,护送回家。二人从山西翻越摩天岭、峻极关,过武安,一路以兄妹相待,日夜兼程。京娘感赵匡胤救命之恩,决定以身相报,赵匡胤严词拒绝。后来,京娘的父兄决意将京娘嫁给赵匡胤,赵匡胤觉得受到侮辱,绝尘而去,京娘为证清白,投湖自尽。
等到赵匡胤当上皇帝,派人寻访京娘的时候,才得知京娘已死,深感遗憾,遂封京娘为义贞夫人。
传说终究是传说,真假难辨,但这附近确有京娘湖,又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到了明代,摩天岭又发生了李自成大败左良玉的战事。
《武安县志》载:“明崇贞五年,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数万人由山西下太行入武安,驻矿山村一带,饥民响应”。“六年正月,李自成等义军又入武安,明军失兵数百,失将数员。二月初七,各部义军合击左良玉于武安,李自成军由摩天岭直驱而下,左良玉败绩,明守备曹鸣鄂、主薄吴应科皆战死,义军声威大振,进逼城西。”
左良玉是明末大将,他行至峻极关,陷入李自成的埋伏中,昏天黑地一阵厮杀,明军六七千士兵全部战死这里,闯王大胜,将士们登临峻极关,欢呼雀跃。
历史总觉无情,战争更无温度。面对那些巍峨峭壁,猎猎战鼓,我更喜欢这里茂密的植被,淙淙的溪水。轻烟细雾山河醉,薄雾微岚草木舒。
当然,最惬意的还属林中听鸟鸣。
山林向来是鸟儿的天下,各种鸟儿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喳喳喳、啾啾啾、唧唧唧,咕咕咕,一阵喧闹,一阵寂静,一唱一和,一问一答,蜿啭啼鸣。宛如林间盛会,又似仙乐声声。
那娇艳的花、那婆娑的树,那奇崛的石、那清冽的风,无不令你着迷。在这里,你可以痛快地哭,可以开怀地笑,可以愁肠百结,也可以酣畅淋漓。
鸟有鸟的语言,如同人有人的悲欢,人们总是自己制造桎梏,将自己套牢,而鸟儿们却总是无忧远虑,在属于它的一方天地里,尽情地跳跃嘻闹,简单到只要有一片青山密林,生命就绽开一片阳光。人们是否应该向鸟儿们学学这种淡然呢?
且闭起眼睛,不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这些鸟叫吧,鸟儿们用各种声调叽啾,或高或低,或急或缓,如仙乐飘飘,回荡在树丛,如轻烟阵阵,流淌在涧谷。
在这美妙的清音中,你除了敞开心扉,恐怕再无其它牵念了吧。
我想变成一只鸟,悠然在这片山林中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