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礼仪的内涵和一些原则,下面举一些关于礼仪的实例便于大家学习。
1.个人情感的礼仪
《诗经》就是学习礼仪的极好范本。第一篇《关雎》写男女之情,喜欢但不过分,哀愁却不悲伤,这种态度就非常合于礼仪。
2.国家文化的礼仪
有次鲁哀公问宰我社稷坛上种的树和文化有什么关系,宰我回答说:夏朝栽松树,商朝栽柏树,我们当前的周朝栽的是栗树,周朝的其它方面都好,就是这个栗树选的不好,会让民众看了害怕。
孔夫子听说后,觉得宰我回答的不够完美,教育他说:“既成的事实,就不要去谈论它了,也别给什么建议,因为说了也没用,既然过去了,又何必去追究呢。”
3.历史人物的礼仪
孔夫子说:作为礼仪的施行者,一定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格局,从这一点上大家怎么看待齐国的宰相管仲这个人?我觉得啊,他的器宇有点小。
有人不以为然,问道:“您觉得管仲节俭吗?”节俭是礼仪的一个标准之一,这么问孔子,就是侧面表达不同意见。
孔夫子说:于私,他的宰相府那么漂亮、讲究,简直是奢侈;于公,他设置了那么多臃肿的政府部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一点都不晓得统筹。你说他哪里节俭了?
这人直接问,那你说管仲怎么不懂礼仪了?
孔夫子说:国君门口建了大屏风,管仲家里也建;国君家里有反砧,管仲家里也弄一个。管仲要是懂礼仪,谁还能不懂礼仪。
4. 音乐的礼仪
孔夫子对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有次听了鲁国大师的弹奏,心里感叹说:从音乐里也能听出礼仪的精神啊,一开始的时候非常低调,轻轻地舒展,然后由小及大,由生而熟,非常纯正,到了高潮部分,非常庄严肃穆,音乐奏完后,依然余音缭绕,意犹未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讲这些知识让孔夫子的名声远扬。有位土地局的主管想拜见孔夫子,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真如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孔夫子不想见,不过这人口气很大,学生还是帮他安排了。他和孔夫子聊过之后,出来对孔夫子的学生们说:你们不要担心文化礼仪会消亡,跟着你们的老师好好学习,他的学问将影响未来。
孔夫子的文化礼仪主要学自周朝,但觉得周朝的礼仪还是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听这人这么夸奖他,借着评判音乐的机会,说:舜时代的音乐尽善尽美,周朝的音乐尽美了,尽善嘛,还差点意思。可惜啊,舜时代的文献太少,不然我能学得更好。
我们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需要礼仪去规范的地方,作为领导,对部下不够宽厚;对待礼仪,没有崇敬之心;参加祭祀时,一点悲戚的心情都没有。唉,真是太让人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