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向来擅长拍摄家庭题材,专注于此的导演亦不在少数,比如众所周知的小津,还有本片的导演是枝裕和。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结构和风俗的演变,算是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影片大部分都于室内拍摄,室内空间——客厅、厨房、盥洗室和卧室——是家人一天中呆最长时间的活动场所,公共与私密,最能呈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情感,还有一所房子里的物件,和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留下的过往痕迹,是记忆中旧日时光的印记,承载了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情感,“只要跟一家人在一起,只是改变场景跟人的组合,就会有无限的故事产生。”(是枝裕和),所以,《海街日记》也是如此,小津的电影就更是如此。
于无声处见荒凉
电影开始于母女俩在厨房的洗菜槽边忙活张罗午饭的画面,母亲一边熟练地给胡萝卜去皮,一边亲口传授烤萝卜不辛的诀窍,女儿的动作则显得生疏又迟缓,从她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母亲的一手好厨艺。一位传统的母亲,一辈子都在忙着做饭、料理家务和照料丈夫子女,这是她一生最为重要的工作,她的骄傲也源于别人对此的称赞。这日复一日的家常,可说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全部。女儿说她没外出工作过,不知道一个女人在外面有多难,其实对母亲来说,她一直是一个人,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插花…自从听到丈夫在另一个女人的屋里给她唱歌,自己默默离开,到车站旁买了那张唱片,然后开始一个人偷偷地在房间里听音乐。她总是如此的不动声色,想来渗人,又觉悲凉。饰演母亲一角的树木希林真是技艺纯青,泡澡时摘下牙套的一刻,令人可怖。导演在呈现人生虚无和丑陋的一面时,真是毫不留情。
父亲一生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到老都喜欢邻居称呼他“医生”,在继承家业的大儿子意外离世后郁郁寡欢,对离家的二儿子更是耿耿于怀,他一直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丧子之痛,该算是他和母亲之间唯一的共鸣之处,除此之外,“她全身连一根优雅的骨头都没有”。
“如果没有人可以恨,我会感觉更难过”,这是她每年都邀请芳雄的原因,也是她听到丈夫在那个女人的屋里唱歌后默默离开,过后买了唱片一个人偷偷地听却只字不提的原因。良多对此感觉讶异,妻子由香里却说:“每个人都有会偷偷听的歌”。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看过去的老照片,诉说共同的记忆和往事,看似充满欢笑,其实极其压抑,离开了反而轻松…仔细想想,顿感人生荒凉。
小孩淳史的视角和日常的细节
电影时常以小男孩淳史的视角看着成人的世界,有时可笑,有时窘迫,他让我想到杨德昌导演的《一一》。小孩的世界天真浪漫,通过他们的眼睛,一眼就轻易地戳破虚伪和掩饰,道出真实。浴室角落里破掉的小瓷砖,和餐桌上透明小玻璃缸插着的樱花,在这些日常里不经意的细微处,构建起了生活的真实。
传承与变化
从影片开头母亲教女儿如何烤萝卜不辛,到良多一家离开时由香里希望下次来请教烤萝卜的方法;从去给大儿子扫墓时跟良多讲起黄蝴蝶的故事,到影片结尾良多一家扫完墓跟女儿再次讲起黄蝴蝶的故事…淳史半夜到院子里,对着天上的老爸说长大后想当钢琴调音师,或是医生,都能看到代际间的传承。变化则是母亲口中:寿司店换儿子开了之后,用的鱼就没那么好了…我年轻的时候,人家都说女人家不可以喝完一杯啤酒。良多刚到家时说:车站变了,我迷了路…给大哥扫完墓时,跟母亲说:这种时代,我们不算反常。与严肃、“爱计较”和孤僻的父亲比,良多更为宽容、温和、尊重他人,也被他人(淳史)接纳,是一位好父亲。他和由香里也有了女儿(算是听了母亲的话),买了车,儿女双全,圆满幸福。社会和风俗的变化,可能会使上辈人丢掉尊严,也会让新一辈人摆脱桎梏,就像白蝴蝶,挨过了冬天,就变成黄蝴蝶。
时光匆匆向前,我们步履不停。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多话想说的时候没说就忘了,想做的事没马上做过后就可能不再提起…遗忘是最大的敌人,错过几乎是人生的常态(三年后,爸爸走了,我没和他一起去看过足球…没多久,母亲也跟着走了,我从没开车载过她)。电影里母亲和良多都忘了那个相扑选手的名字,直到坐上回家的火车,良多才一下想了起来,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也才一时想起,“每次都这样,总是慢半拍”,良多说。我倒觉得是:就算是血缘至亲,人和人之间也很难抵达彼此。
——看电影,是件幸福的事——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私人视界】ID:siren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