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赞》读书笔记】
在现在这个网络快消的时代,作为写作者的我们,想要自己被看到,就需要不断发声。如果想让更多的人看到,那就可能地抢占他人的眼球。我们的标题虽然不需要哗众取宠,但是也必须有其独特,才能吸引读者点击阅读。只有把这个渠道打通了,我们的观点才能够有效的输出,才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继续来看看,林桂枝老师是如何让我们得标题更有特色?
用否定来肯定
这类标题是把正面的结果前置,以从前的否定托底,形成强烈反差。比如用《过万用户爱吃这个,虽然有些人觉得开心果做蛋糕不伦不类》。
偏见、约定俗成的思维习惯和描述对象翻身后的成功对比,产生趣味性。以否定来肯定,是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来满足对方内心的渴求。当每个人都在唱Do的时候,你就要唱So;大家否定,你就要肯定!
虽然作者没有强调,但我需要提醒大家:这是标题逻辑上的“唱反调”,而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哗众取宠,在内容上不伦不类,着重的目的还是在内容品质!
提醒
还是把读者作为自己的朋友,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提醒。把对方可能担心的、会窘迫的情形提出来,利用人们外部尊重的需求,拷问他的现状,提醒对方审视现实,便能吸引他的注意。
看看这个标题:《看不懂儿子的英语课本,你会不会脸红?》,作为家长,这或许就是我们比较尴尬的时刻,也是我们的痛点,我们面临的现实。想要改变现状,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知道内容。
找人撑腰
假如你看到的内容,有名人、大V、专家为其背书,你会不会觉得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靠谱从而进一步阅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书的腰封上会有很多名人、学者作为推荐者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要描述的作品内容有名人背书或者有数据、权威组织与科学研究、专家定论,都可以作为标题为你的内容撑腰。譬如:《连爱马仕都被圈粉,没见过那么酷的山居旅店》、《连鲁迅都用过的读书方法,你要不要也试一试?》,就请来了爱马仕和鲁迅两位大咖,《地球上超过60%的人感到迷失,你在哪儿?》 ,就用了权威数据作为支撑。
有趣的数据可以作为内容的引子,成为标题,为内容撑腰。所以我们在平时写作中,要用搜索资讯和有关资料的习惯,在阅读中养成随时观察和收藏的习惯。 找不到为你撑腰的人,也能找到为你撑腰的事,前提是要去找!
给读者高回报
一件物品,赋予人们的都有超越其本身的功用。例如一把电钻是为了墙上的孔洞,可以挂上心爱的画作一个相框是为了思念一个人。一个杯子,可以喝水解渴,也承载了母亲每日对自己的爱。
所以这类标题,以物为出发点,其身后的不为人知的意义,才是引发读者好奇心的导火索。比如《这杯自酿啤酒,如何帮江湖大佬交上100位知心朋友》,一杯啤酒,交一生朋友,是啤酒变成了友谊回报给酒友。
此外,高回报还能理解为只要少量投入便可收获可观效果。这种写法十分符合人们的心理状态。《 一条围巾,温暖一生》,围巾和人的一生,如此悬殊的价值对比,让人更加期待其中的故事!
大多数与少数
大多数和少数,这是个从古至今的无限话题,人类虽然有从众心理,但是大家还是希望有别于他们,“我们不一样!”。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恰是人们向往金字塔顶端的写照!
比如这样的标题:《极少数人能够臻于理想,大多数人已经被现实收养》 ,你是选择跳出现实的圈养还是面相现实臣服,答案显而易见。
大多数与少数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想当少数人,大多数人关注的小,其实还是大多数。只有少数人关注的大,才能成为真正的少数。
使你、令你、让你、给你
根据国外相关数据的统计,使你、令你、让你、给你,是最受欢迎的标题形式。要是我能够让你使力给你产生某某效果,关键在于赋予对方获得感。只要人们从标题中看到自己将有所收获,自然会继续看下去。
你或许会发现,简书里很多作者都喜欢用这类标题。有位简友随风的种子,作为在写作技巧领域深耕的作者,他就比较擅长用这类标题,比如《这样学习才有效,与你分享3找小技巧,让你逆袭人生》、《三招让你写好文章开头,提高读者阅读完成率》,不过随风兄应该没读过这本书,不然他也不会总是用“让你”这个词啦!
当然,这类标题不仅限于这几个词,只要让读者在标题中读到获得感就是成功!正所谓“得到源于欲望,正是这种无休止的不满足驱使人类不断向前。”
内幕消息
凡是内幕消息,人们都喜欢打听,因为这些消息只有部分人士掌握,所以更显难得。越难得,人们就越想知道,越想知道,自然会去主动关注。因为,内幕代表着捷径,而捷径却是人们想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方式之一。
写标题的时候用上这个方法可以吸引眼球。标题《金牌卖家不想你知道的三个大招》,这是作为金牌卖家高手私家珍藏,你就不想一探究竟?这里就用上了行业专家的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加上“鲜为人知”、“不轻易透露”、“不会随便说出来”等语句来加强消息,只有部分人士掌握,十分难得相当可靠。来来来,拿出小本本,记下写作公式:XX个鲜为人知的因素影响你的XX。这种思路包括了鲜为人知的原因,数字的吸引力,还有对方关注的问题。大家都是局外人,局外人都喜欢看内幕。
其实,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林桂枝老师的这些标题类型,已经用上了不少心理学的知识,要吸引读者对我们的文章感兴趣,你就需要不断揣摩、研究读者的心理。不过你也别忘了,我们自己就是读者,有时候也需要思考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连自己都无法对标题有兴趣,又何谈去吸引你的读者呢?
林老师的标题课还没上完呢,带好你的小笔记,明天继续!
相关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