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12日18时12分,日本航空公司的123航班载着509名旅客从东京的羽田机场起飞了。这一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谁也没想到本应快乐的旅途却成了死亡之旅。
18时24分时,飞机仍在爬升中,这时突然传出一声可怕的巨响,123号航班飞机垂直尾翼有一大半损毁,脱离了飞机。不仅如此,飞机的液压系统也出现故障。机长高滨雅当即决定返回羽田机场。如果行不通,飞机就迫降到美军横田空军基地。但是,困难远比想象中大得多。飞机的液压油严重渗漏,导致驾驶人员根本无法操纵控制飞机。
所有的人都在努力避免灾难的发生:机长、副驾驶及飞航工程师共同努力,但是仍无法让飞机安全降落,魔鬼已抓住了这架航班。18时56分,飞机坠毁在高天原山,飞机的前半部撞山起火燃烧,后半部滑落到山腰上。
由于失事现场位于山区,而且失事当时下雨,导致能见度不高,发现失事飞机的直升机认为没有生还者迹象,不愿冒险降落检查。而地面搜救队同样也不相信这么惨的爆炸还会有生还者,当晚并没有赶往失事地点,而是在离坠机处110千米外的村庄度过了一夜,直到事发第二天才到达失事现场。日本的搜救队内部出现的种种混乱和延误,使灾难再加严重。
据后来生还者所述,123航班刚坠机后的第一时间,仍有不少人存活,由于等不到及时的救援,只有4个人侥幸得以生还。事后日本搜救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指责。
123航班上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人员中,只有四人在飞机失事17小时后生还,包括一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一个12岁女孩,其余520人(包含21位非日本籍乘客)悉数遇难,包括名歌星坂本九,以及一名孕妇。遇难者有的是爆炸时当场死亡,有的是因为等不来救援队而死亡。
遇难者尸体辨认工作也遇到了困难。飞机坠毁时猛烈撞击地面,发生了大火,导致大部分罹难者的遗体残缺不全。而且正值炎炎夏季,尸体迅速腐烂,当时又没有DNA辨认身份技术,因此日本不得不动员了东京许多医师以及全国的法医和牙医,协助工作者在酷热及尸臭之中辨认死难者的身份。直到1985年冬天,尸体辨认工作才得以完成。
123航班空难是世界上单一一架飞机的空难中,死伤人数最多的。这次空难也反映出日本在对空难的救援和调查上的缺陷,促使日本进行了改进。
◆知识拓展
◎在123航班空难中,驻日本横田空军基地的美军充分表现出敬业精神,由于他们也掌握到了123号班机的危险状况,因此坠机后20分钟内派遣了具有夜视设备的直升机向现场飞去。可惜直升机尚未到现场时就被美军总部召回,原因是日本自卫队表示自己有能力搜救,婉拒美军支援。日方这一决定曝光以后,再次招致很多批评。
◎事后,日本航空与铁道事故调查委员会成立专门调查小组,调查此次空难的原因,发现此次事故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123航班的生产商波音公司补修不力;二是飞机爬升至7000米左右高空时,压力壁面板累积的金属疲劳达到了极限,无法再承受气压差而破裂;三是事发后,班机机长反应迟缓,还有其固执己见、判断失误,加重了灾难损失。
★知识链接★
日本政府在123航班坠毁地点所在的群马县多野郡设立了“升魂之碑”以纪念这次事故的死难者。飞机剩余残骸以及文书资料,后来移至日航于2006年建立的航空安全启发中心,作永久保存,并时常展示给人们。1999年,日本作家山崎丰子发表新作《不沉的太阳》的部分内容便是以这次空难为背景,并保留部分罹难者家属和相关人员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