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边境线行走到了老山战地,写了一篇《老山南》的文章,这是熬了7天的成果,自己不满意,喊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来帮忙看看。2600字的文章,说了老山战地情况、各种纪念物证、当地居民采访、牵动自己内心的精神。而纪念馆解说员的讲解有585字,平淡无奇。再翻看公众号过去的文章,浏览量几乎都在100余,而自然行走团队在边境线的素材足够拍成不亚于《话说长江》、《东方家园》的纪录片。
豆瓣人气作者舒明月在《大师们的写作课》说,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一篇不自嗨,写给大家看的文章,有四个标签: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人们喜欢看幽默诙谐、促狭、逗贫损的文章,这样来写老山战场的文章,玷污了烈士们,但不妨可以在文字中,模仿安冈章太郎《郁闷的快乐》“从半山腰开始可以看到商店街的时候,各商店杂乱的牌子或装饰一个个带着强烈的刺激跳入我的眼里,我感到怀里的纸币仿佛刚从水里蹦上来的鱼一样一个劲地跃动着。” 写老山主峰停车场石碑上的歌曲名,“小草”、“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名,带着弦乐从石碑上飘出来,荡漾在长眠的战士们耳旁。
韩愈《师说》和李笑来《比特币世界生存指南》,对于一个金融工作者,更乐于看后者,前者让我们明白了从师求学的道理,因为后者更实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消费干货文章,告诉我们技术、技能、方法,和读者互动答疑等等。这就是有用。而嫂子的这篇文章是难以粘上有用的边啦。
《大师们的写作课》234页
有料,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
人们评判作家时会说一句话:这个作家“有生活”或者“没有生活”。有生活指的是有料、有细节。请注意,这里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细节才称得上是“有料”呢?
我的总结是:哪怕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没在你的处境当中就很难编造出来的那些细节,才是合格的“料”。
那么,就育儿、亲子类的文章来说,应该发掘的是什么样的料?借鉴诺贝尔奖得主的说法,是那种未当过爹妈未有过怀孕抚育经历的人绝难以想象、编造出的细节。之前看湖南台《爸爸去哪儿》就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料”。李湘女儿和她爸一起住在山村农家,她指着堆在墙角烧完了的蜂窝煤,问:“爸爸,这是藕吗?
那么小时候的文章,什么是有料呢?5岁的妹妹在田边高高的桑树上玩耍,突然摔下来,头朝下插进了水田,被犁田的农民伯伯救了起来,毫发无损。这是一个真实见闻,独属的料。这样的料却没有意义。而另一个故事,一同学小的时候在家里很喜欢洗碗,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擦手的霜和膏,手上经常干得难受。洗碗的话,好歹碗碟上有点油,皮肤就会舒服一阵子。勾起了我们思考穷人的日子。
回到嫂子这篇文章,经历过老山战役的乡民讲述当年越战时她读小学,每天上学时书包里都要背着干粮,警报一响就要跑出教室躲,也不知道要躲多久。当年参加战役的士兵讲述在猫耳洞里呆了三年的经历。还有那中越战争的战地女记者梁子在前线的故事。细细的写来,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场景,还原了当年的战役,诉说着战争的硝烟,战争的残酷,军人的鲜血换来边疆的安宁。这是有料。
还有有力,需要美,美的打动人心,美的让你感受到文字犹如画画弹琴一样,一位清秀的姑娘在画架前、琴弦上一笔笔、一丝丝画着弹着。这需要更多的文字功底。有力的另一个角度是有情,暴露自己的情感,尤其你对此有深深的喜爱、敏感、崩溃等等,直击人心。
嫂子这样描述自己写不出文字:第二天离开了文山,我们赶到了普者黑。可我的思绪还在老山。在秀丽、宁静的湖边我熬着,却只熬出一两行字,打开电脑,大脑里浮出各种画面,可敲不出一个字,站起来,坐下去,再站起来,再坐下去,撑不住了,去湖边走走,傻傻的站在了水里也不知晓,再又回来继续敲上几个字。就这样,我在湖边整整呆了5天,就这么呆呆的望着远处的山。
一篇获得10000+流量的文章,是“四有青年”。视读者为情人,营造有趣;给读者干货,可用;呈现独属你的真实的经历,让人们想象不到,有料;最后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细细的深深的描绘情感中的细节,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