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一个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忽然在朋友圈晒出一些国画作品,画的葡萄晶莹剔透,画的公鸡栩栩如生,其他好多作品也都有模有样,当时让我又佩服又惊讶。一来,国画一直是我想学而不敢学的东西,总觉得太难,一时学不出样子;二来,这位同学以前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绘画的兴趣或天赋,而今竟然一下子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了!
细问方知,原来他学国画才两周左右,是他一个好伙伴带着他学习的。他又给我看了几幅最初学习时画的画,对比之下,真是天差地别。他竟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那么明显的进步,已经算是入门了。
这事在当时给我很大的震撼,惊叹于他的进步之快,反观自己,却一直不敢下定决心开始学习。
然而,细细思考之后,我便渐渐平静了。其实,当我们真心要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是完全可以快速入门的,并不需要太多的天赋。但是要想进一步精进,则需要付出大量的坚持和心血,也需要足够的成就感来持续激励,保持兴趣。而大多数人往往就停留在入门阶段,无法更进一步,更别说成为专家了。
大家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以我自己来说,大学时曾经跟风,报班学习过吉他。大概两个月时间,每周两次课。当时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和基本的弹奏技法,完全可以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了。但是到这一阶段后,便感觉难再有更多的进步了。最后由于没有坚持苦练,吉他水平也就停留在入门阶段了,后来时过境迁,兴趣逐渐变淡,慢慢也就放下了。
甚至是玩各种扑克,也存在这样的规律。比如山东的够级,江浙的掼蛋等,要学会基本的规则,知道正常情况下怎么出牌,都是容易的。但是要想真正玩成高手,能灵活应付各种情况,则又不是那么容易了。若不是玩过足够长一段时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当然在这方面天赋超群的天才除外。我在这两种扑克上都有过切身经历。即便我明确知道了各种规则,也打过多次,但也仍然牌技拙劣。这在手风顺的时候,是不大能体现出来的,但当手风不顺时,尤其是到了比较复杂的关键时刻,牌技的缺陷就会被无限放大,各种“臭牌”便避无可避了。我曾见过打够级时,一个人的牌技太差导致局势大变,致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都怒不可遏,摔牌而去。我自己在打掼蛋时,也曾气得一位脾气温顺的牌友几乎压制不住脾气。这种时候,我就越发感到“入门易,成专家难”这句话的正确所在。
其他如各种体育运动,我也都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印证着这个规律。
我爱打篮球,但只是出于兴趣,从来不曾接受专业训练,也没有刻意自我训练。平时跟大家玩,都可以玩得起来,但怎么也玩不出多么精湛的球技,尤其是一到正式的篮球比赛,就暴露出水平差距了。所以我一直自称是“娱乐”型选手。事实上,我也愿意成为“比赛”型选手啊,但是没有专业而长期的刻意训练,我的水平只能是这么个入门级别,达不到专业级别啊。
此外,也打台球,也打乒乓球,也打羽毛球。但都只是入门水平,一旦碰上真正经历过专业训练的高手,便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类比赛,即使参加过一些小范围的比赛,也没能取得多好的成绩。
唯一我自己觉得在入门之后往前走得比较远的,恐怕只有书法了。如今自己的书法作品在朋友圈里也算是略有名气。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感觉已经能够摸索到书法的门道,可以自我规划,可以长期坚持,并且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了。虽然离真正的专家水平还有距离,但我有信心能够无限趋近。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说明成专家容易,恰恰相反,更印证了成专家难之说。要知道,我是从十二岁开始便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且将近二十年里,始终兴趣不减,临池不辍,学习不止,才达到这样一个差强人意的水平。如果不是这长期的坚持和练习,估计我现在也就是会写个“唐楷”,算是书法入门而已了。
所以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学习大多数技能来说,都难以避免“入门易,成专家难”这一规律。
那么,知道这一规律,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意义。
第一,我们知道很多技能要想入门,都是容易的,所以不要对学习新技能有太多畏惧心理,也不必过分崇拜某些“入门”的人,只要你愿意,勇敢地去尝试,你也可以轻松入门的。
第二,我们知道要想在某个方面成为专家,需要长期的兴趣和坚持,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可以考虑集中精力,力求在某一两个方面成为专家。而其他大多数技能,我们也没必要过于苛求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