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八月末了,桂花香飘飘地来了。
八月,真是一个美好的月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八月未央,一切都刚刚好。
坐在窗边,窗外有风,凉而不躁。室内有三支月桂,母亲插的,香气袭人,好在我欢喜桂花香,便觉得怡人。
手边有一本《汪曾祺散文》,打开后看到他写他的老师沈从文。以前读《边城》,感觉到沈从文笔下的人物那么真诚唯美,尤其是《边城》里的翠翠,纯真,素洁,在我心里美好至今。后来念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书信,那声三三,叫的人全身酥软。那些书信里的文字,想想都觉得深情美好。今天读汪曾祺笔下的沈老师,了解到了一些不曾知道的细节,很动容。
写到沈先生常说“要贴到人物来写”,作者要和人物很亲近,不能用俯视或旁观的态度。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的很紧,和人物一同哀乐,一同感觉周围的一切。对话写得朴素一点,真切一点,依然能使人感到人物,觉得美。
提到沈先生知识面广,每天都看书。七十八岁了,依然一天到晚看书,看的书五花八门。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对美的东西有一种炽热的、生理的、近乎肉欲的感情。美使他惊奇,使他悲哀,使他沉醉。所以他搜罗了各种美术品,但他不据为己有,分享朋友,甚至不声不响地捐献给国家。
在谈到沈先生交往的人时,汪老提到了好多熟悉的大咖。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等,都是关系很好的人。很会谈话的林徽因,发着三十九度以上的高烧,半躺在客厅里,还和客人剧谈文学艺术问题。想必同时代的冰心不欢喜她,也是有原因的。
我毫不保留地说,我喜欢《你是人间四月天》远远超过《小桔灯》。虽然《小桔灯》是课本里念到的,林徽因却是后来晓得的,但从此她的笑让整个四月明亮爽朗。
提到金岳霖是个通人情、有学问的妙人,也是一个怪人。关于金先生课堂点名的独特,以前是有了解的。“今天,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士回答”“今天,梳两条辫子的回答”,着实有趣,能活跃课堂,不知提问男生该怎么说。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桥段也很多,最让我动容的,是林徽因离世后,某一天,金岳霖摆酒请客,众人不解其因,他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也只有痴情的妙人,才有这样动人的举措吧?
在汪老看来,沈先生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待人平等,他的家庭是所见过的最和谐安静,最富于抒情气氛的家庭。提到沈先生家的保姆和一家人都相处的极好。保姆离开多年,和儿子呕了一点气,到沈家来住了几天,沈师母陪着她出出进进,像陪着一个老姐姐。这样的人,真好。
读着汪老的书,想着笔下的人。惊觉自己对沈从文的了解的少的可怜。那时读《逆境也是生活的一种恩赐》,只觉得这人调皮捣蛋,活得结实。他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最后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竟也没想到找到他的传记,好生读一读。
今天,偶然看到汪先生写的《我的老师沈从文》,我要回头去看沈从文的书,通过他的文字,去感知他这个人。
汪先生说:“说实话,沈先生真不大会讲课”,但是不大会讲课的沈老师却给汪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影响。这就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有关人格,有关做人。
我要趁着九月,去读沈从文。一个人的文字,能把另一个人写的入木三分,引起陌生人浓厚的兴趣,写字的人,也是十分了得的。
在八月的最后一天,我欢喜写字的老头和老头文字里写得人。我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