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工作日的第一天。你觉得自己周末休息的还不错,所以今天的工作效率不会差——明天一早要交给领导的报告,今天一定可以保质保量完成。
你坐在电脑前刚打了几个字,却发现自己手边少了一杯咖啡,便起身去泡咖啡。泡好咖啡后,又觉得自己应该先看看新闻,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能和世界脱节,就打开了《今日头条》,结果新奇的新闻和娱乐八卦一条接着一条的蹦出来,你就一条一条的刷了下去,等你回过神来,发现已经刷了一个小时了。你连忙放下手机,打开文档准备写报告。但这时同事进来向你咨询业务,顺便聊了些家长里短,娱乐八卦,聊着聊着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不过此时的你依旧淡定,因为你觉得一个下午的时间写份报告绰绰有余。
中午休息过后,你开始写报告。突然想起来中午有个朋友叫你周末聚餐的微信还没回,便打开了微信。回复完朋友,顺便闲聊了几句。准备退出微信的时候,发现朋友圈有更新提醒,便点了进去。看完所有人的朋友圈更新,该点赞的点赞,该评论的评论,最后感慨完为什么朋友圈里的人都活得那么潇洒而自己却这么苦逼之后,发现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这时领导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报告下班前要交上去。你顿时慌了手脚,因为离下班还有不到3小时。
你连忙放下手机,双手放在键盘上开始打字。这时你的微信新信息提示音又响了,但你已经无暇顾及,同事跑过来问你晚上打算吃什么,你只能回复他:“不好意思,我这正忙着呢,等我忙完了再商量”。然后,你继续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报告。终于在距离下班前20分钟将报告发给了领导,你常常的舒了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你有没有发现,你明明有8个小时来完成这份报告,为什么最后2个小时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前6个小时。
是因为你太懒了?还是因为缺乏自控力?其实都不是,因为你缺少时间观,更缺少一个具体的计划。
时间这个东西就像上帝在我们的“人生储蓄账户”里存的定额存款——你每天只能取24小时,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但或许因为时间是大家都有的,所以大部分人便不重视它了。因为在大部分人的主导概念是“物以稀为贵”,像时间这样人人都有,每天的额度还都一样,自然就没什么好重视的了。
因此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忙忙碌碌,但要真说忙了些什么,却说不清楚,但时间却实实在在的流逝了。
有效利用时间,是你的当务之急!
整块的时间不好把控?没关系,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就好——以15分钟为一个单位,除去睡觉8小时,还剩64个15分钟——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时间记录表》。
你需要至少1个小时记录一次,这样在晚上复盘的时候才清楚的知道“时间去哪了”。
不过,这样还不够。只记录,很容易变成流水账,依旧对我们提升效率没有帮助,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计划。
在睡觉前,花个10分钟的时间,写下第二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并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顺序排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你的大脑在睡眠时间继续思考,从而利用潜意识力量节省执行任务前的准备时间。
就像爱迪生说的:“不向自己的潜意识提出要求就别去睡觉!”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记录太无聊,那我们不妨设立一些奖励机制。
想看剧,可以,运动30分钟可以看一集;想来盘“王者农药”,可以,写上一千字就去玩...这样好似通关打怪得到宝物的过程,你还觉得没有趣味吗?
其实想要成长进步真的没有那么难,只要提升你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就一定能有收获!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