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打电话回家,妈妈告诉我奶奶又住院了。
奶奶的病也是老毛病了,高血压、心脏病、风湿、糖尿病,前年又摔断了腿,已经不能走路,只能靠轮椅在房间内稍稍活动。八十二岁的奶奶承受着一个老年人最普遍的病痛,却又用既极不普通的毅力与病痛作着抗争,想来也是极其不易的。
奶奶的血管很细,细到医生都很难找得到。每回打针,都要用针在手上和脚上试过很多回,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扎下去。而其他扎过之处,早已是千疮百孔,红红紫紫地肿了很多块,看着让人揪心。
奶奶有时也会赌气,说反正都那么老了,不治罢了,还那么痛......家里总是挨个地劝她。有一回病得很严重 ,声音虚弱得都快听不见了 ,还在倔强着不肯上医院,却是我和妹妹打电话回家把她说服,让她赶紧去医院 ,末了她呜呜咽咽地说,她一定会等到我们回家去看她。
人老了,吃饭上医院都要哄着来才肯乖乖就范 。我和妹妹是跟着奶奶身边长大的,感情自然深厚些,每年她都盼着我们回家,有一次妹妹回去我没回,奶奶就问妹妹,姐姐什么时候才放暑假啊?我都工作六年了,哪来的暑假,妹妹无语,只好说我过段时间就回来看她,不要急。
奶奶这一生的确不易,但她和爷爷的结合,算是幸福的。
奶奶跟爷爷都出生在民国二十一年的洋田村。那时家里都很穷,不过爷爷家相对好一些,爷爷的爸爸,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是个屠夫,在那个年代,卖猪肉也还勉强能支撑一个家。
奶奶比爷爷大几个月,由于两家人关系好,又是同年出生,所以自小就订了娃娃亲 。奶奶长到十二三岁时,曾祖父看奶奶家里穷 ,又有四个孩子,就让奶奶过来做童养媳。
奶奶过来爷爷家以后,帮忙挑水,洗衣,做一点家务活,日子也还过得去。据奶奶说,那个时候跟爷爷都还是个孩子,就跟兄妹一样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有些害羞,也不太交流。待到十七岁,才正式结了婚。
奶奶二十一岁生下了大姑,之后又生了一个伯伯,只可惜当时条件有限,没能带到他长大成人。据奶奶回忆,那时伯伯刚满两岁,可以到处跑了,当时组里正在种花生,白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睡了一觉第二天凌晨伯伯突然高烧不止,烧到了45度,才一个小时人就没了.....
到了二十六岁,奶奶又生下了现在的大伯,然后就是爸爸,再然后是小姑,三叔,四叔。奶奶一共生了七个孩子,最后带大的也只有五个。
四叔小时淘气玩耍,不小心被人踢中要害,12岁就没了。奶奶每每谈起两个没带大的孩子,都会陷入悲伤,涌出眼泪,尤其是四叔。“都说他傻,说他笨,可是世上有哪个娘亲不疼孩子的,即便他再傻再笨!其实他不笨的,也很听话,叫他去放牛,他就乖乖去放牛,回来了还会帮忙做家务,只可惜他命太薄啊......“ 要是爷爷在旁边听,他也会一起叹息,然后再去安慰奶奶。
在那个年代把这么些个孩子拉扯大,艰辛程度绝非现在的人所能想象,挨饿那是常事。家里人经常流传一句话:一个田螺十二碗汤。菜不够吃的,就只能熬汤,更别说吃肉了。大人们都宁愿自己饿着,只要孩子有饭吃。可是长年累月挨饿,把爷爷饿出了严重的胃病。
那时候组里计公分,爷爷只能顶着虚弱的身体去干活,一般的壮丁都是全劳力,计十分,可爷爷身体差,干不了重活,只能计六分,奶奶要顾着家里五六个小孩,出去干活也是个半劳力,换回来的米,都不够一家人吃饱。实在没东西吃了,只能吃红薯,挖野菜。那时候的小孩上学也得去放牛割草砍柴,大的照顾小的,最后爷爷奶奶还是供着三个孩子上了高中。
日子虽然过的艰辛,可爷爷对奶奶还是很好的。我印象中,爷爷从没对奶奶说过一句大声话,倒是奶奶有时小气发发脾气 ,爷爷在一旁不吭声,有时还说说笑话哄一哄。爷爷奶奶都没读过书,可爷爷认识字,能把天文地理说个大概,再编一些小故事出来,经常逗得奶奶呵呵笑。
奶奶身体比爷爷差,一直以来都是爷爷在旁边照顾着,做饭洗衣,端水喂药,每次住院,爷爷都在身边陪着。爷爷在家里基本上也都是听奶奶的,奶奶要是想吃什么菜或者点心,爷爷就就跑到几里路之外的镇上去买,有时买错了回来还要被奶奶说,他也就笑一笑,说这个也一样好,奶奶有气发不出来,也只能笑了。
奶奶和爷爷从订娃娃亲,到做童养媳,到结婚生子,到耄耋之年,年少夫妻老来伴,几十年间他们互相陪伴,互相照顾,相濡以沫,成了后辈眼中的一段佳话。那个年代的爱是不会说出来的,可这说不出来的爱却让现在的许多人感慨万千,为之动容。所以,奶奶即便是活在艰苦的岁月,也是幸福的。
刚刚打电话问候了奶奶的病情,虽然还没恢复,但已经有所好转,希望她能尽快出院,到了国庆我就能回家与她团聚了。
201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