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它不是一篇干货。而是自己和语言那些相爱相杀的事。如今这有些碎碎念的对语言的一些看法,也是因为又要开始一门新的语言的学习。然而,前几门语言也并没真正学出什么名堂。可是我仍然固执地认为,语言是有些看感觉的东西。如果和某种语言相处够久却还是不能讲好它,或许就是没有“缘分”。
直到现在,我都感谢13岁那年母亲允许我学习了韩语。
记得那时候,韩剧盛行,但是还没火过日漫。本来自己第一目的是要学习日语,无奈家里军人太多,遭到大多数反对。无奈改学韩语。据说学习非母语的语言最好的年纪是14岁左右之前,我刚好赶在这段期间内学完韩语发音,以至于我现在的韩语发音比较近似韩国首尔音。正是由于当时接触了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并且没有像英语那样把学习当做任务,所以它对我来说总有未知的一面等待发掘,自己也就不会对学习韩语感到排斥。如果有可能,别在学习语言最好的时候错过,对于上大学后的我们来说,现在仍然是最好时机。
13岁那年学完发音就暂停了学习语法的课程,这一暂停就是7年。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如果这7年间哪怕抽出一点时间学习韩语,那现在我就能看懂无字幕综艺和韩国同学交流了。可是,人生真没有那么多可以反悔的机会,它们都是一去不复返。但是从中我也体会到,当你真正喜欢一种语言,不管过多久你仍然会想捡起它。
当你肯买回一本正经的教材而不是其他“搞笑”书来学习语言,你就开始正视了它。
也许是因为我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过于固执,始终认为如果真正喜欢一样东西的话,是不会仅在表面上掌握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一本教材就是正式的开始,那么就得拿出正式的态度。学习只是为了看懂韩剧的话,我觉得还是不要浪费钱。几年前的我是这样,但是现在我并不这样想。语言是要运用的,语言的魅力正是于此。能用非母语的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得到的愉悦真的难以言表。比如,我曾和一个韩国大叔简单交流后,那段时间常去他的店吃炒年糕。和大学同学在水房用韩语简单交流,也是神奇的体验。语言这个东西,其实枯燥又乏味,别期待那些写得花里胡哨的书里真的能给你什么,慢慢啃一本教材其实没什么坏处吧。
还是不要因为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好。
我自己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进入这个专业是想着在大学四年读读写写,毕竟相对于其它我更对这些有感觉。从某方面来说我算是重新学习了汉语,重新把一门语言掰开揉碎来学,有时候并不是很舒服,从而就导致我怀疑自己为什么要选这样一门专业。
可是学习别的语言时还是要清楚它对自己来说是什么地位,这样才好更合适地和它打交道。除了汉语,其他语言对我们来说都是目的语,那么最好的程度不就是能交流就好吗?听说读写,在我看来最有乐趣的就是说,我们非专业出身,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就要把本来属于语言的乐趣放大。同时也可能我学了汉语言,所以更能感受到语言的强大力量。
其实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并不是不可能吧。况且有时候语言是相似甚至相通的。愿我接下来从头开始的日语学习也会顺利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