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十九岁其实是出于喜欢这个数字的原因,别的什么也不是,十八或者十九只是一个青春的代名词。其实这是第二十一个生日,恰逢大四开学。今天特别的是与教师节撞在了一起,于是这是生日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照例先总结一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吧!大三下很忙,内外妇儿是每个医学生必修的课程,考试结束后回家匆匆过了个寒假,便开学考临床综合考,考完之后便进入临床实习,大约6个月过去后,我再次回到学校,开启了新的征程。要说这一年有何特别的,或许是认识一些特别的人,譬如说王玉涛,还有导师汪晨波,萌萌等人,这些人的出现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一直以为我挺不过临床实习的那艰难的六个月,还为这些事偷偷哭过,内心满是恐惧,不过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战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在去实习之前我一直向上帝祷告,祈求让我不要经历那些让我害怕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发生了。譬如说遇见生命的逝去,就在我眼前,那么近,那样真实;譬如说遇见心机深厚的带教老师,硬生生地欺负我们交大实习同学,安排中夜班在我们理所应当休息的时间;譬如说遇见家属追打医生护士,活生生的医闹就在眼前;还有连续8次穿刺都未能打进留置针的小孩子哭哭地大叫,而我却束手无策……越来越体会到这样的无奈感,生命本身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经历,在经历之后才能让生命更加深厚。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吉可德的音乐剧,这部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这是百老汇的中文版,采用审问塞万提斯的方式来表达世人对理想主义者的审判。有句台词叫“去摘遥不可及的星,去追遥不可及的梦。”情之所至,泪流满面。之所以约贺老师一起去欣赏这部剧,是因为我觉得他有些像唐吉可德,可爱而悲壮的英雄。
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没有他们我不能坚持到现在,我们吐槽和战斗的日子在我们各自的人生或许意义不同,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却是影响重大,一步一步让我变得更加谦卑。我只想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如果生活说认真你就输了,那么在惨败之后,我依然选择做上帝的子民——不参照世界,而参照上帝本身。
偶尔会梦到我一直喜欢的男同学,但终究是单方面的喜欢,四月时遇到他一次,已经渐渐失去当年大一时候心跳加速的感觉,时间和距离让我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朋友一样对待了。那些年,每个少女心中总会有那么一个男同学,或阳光明媚,或忧郁深沉,而我喜欢的他是理智却饱含深情。这份情愫只是青春的一抹彩虹罢了,虚幻存在于我的脑海里,随着时间淡去。未来还有更好的人值得我去爱,去等待。也期待有一天我也会幸福地说:“余生请多多指教。”
这一年读的书也少,文化水平没有提高,甚至有下降。写东西写得也少,都是吐槽生活的,或者追忆过去,少有展望未来的自信。喜欢席慕蓉的诗歌,理由是写得意思能够让人一下明白,不深奥,语言也比较优美,内容都是青春时光的情愫。大一还喜欢写诗,后面写的越来越少,现在少有富有诗意的语言从我的脑海中蹦出。写诗让我害怕。那些夜晚,我仰望着头顶的天空,我跑过繁华的街道,放下包袱,休息休息。风吹过我的脖颈,抚摸我的头发,我想这正是写一首诗的时候,却如鲠在喉,怎么也憋不出个一句半句。
大学四年的时光真快,我还在记忆中的19岁,青春活泼,有一颗天真烂漫的心。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对自己说一句:“亲爱的,这一年你很棒,愿您天真作少年,愿你永远十九岁。”一句鸡汤很好,虽然是鸡汤: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或许十年后,你会成为一位教师,或者一位四处流浪的赤脚医生,心中也一直平安,因为你与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