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到校,有几个孩子在卫生区里打扫着卫生。
几个孩子前边儿扫松树落下的松针,堆成了一堆,而四周又有几个同学从别处往这扫,大概是准备过来一起堆一堆。但途经里边的孩子扫干净的地方。一看孩子也都老大不小了,我就跟孩子们说:你看,这里他们几个都扫干净了,你们又扫到过来。。。我故意把声音拖长,微笑着看着他们。这群开始有些紧张的孩子看到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的意思,马上明白过来。“谢谢老师”(*小的孩子还是非常讲礼貌的),他们笑嘻嘻的停止往这扫,就近扫成一堆堆。我顺带又教了他们怎样用笤帚,角角落落怎么才能打扫得更干净。
转眼这都是多少年以前经常干事情了。思绪随柳絮飘起来。。。
从大队辅导员政教主任副校长校长。。。一路走来,有些事情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想也不用想自然而然行动起来,就是习惯吧。
本来是应该一个愉快的早上。但是就在我抬腿走的时候,后面的几句话又让我很郁闷,产生很多的感慨。
有几位校车司机来学校做核酸,“你看孩子这么早来,原来就是在打扫卫生啊,也不是在教室里学习呢。来这么早干什么?”,我都没好意思回头看她,放慢脚步,望着她从身边走过的背影,有些无语。就在刚刚我还指导着几个学生怎样打扫卫生,怎样观察甚至是通过观察思考然后去行动,不做所谓的“无用功”,我乐个天,这脸打得“啪啪滴——”!
回到办公室,有些不吐不快:
教育振兴不能光凭学校一己之力,也不是光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5+2=0,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无用功”我们做了多少?
首先要把家长变成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教育孩子身上,我们必须目标一致,观念相通。
二是教育振兴需要专业的老师,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样需要专业的家长。新时代新孩子新父母,没有家教知识的储备,散养野养随心所欲的养,孩子什么阶段身体发育、心理成长有什么特点?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沟通给予帮助?几人能了解?由此孩子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伤害事件缕缕不断。
不是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而是现在的家长你都干了什么?好好的劳动不让孩子参与,扫扫拖拖地打扫打扫卫生,问问孩子不喜欢吗?问问孩子看到洁净的劳动成果不高兴吗?问问孩子在清洁打扫整理归纳中不动手不思考不沟通吗?问问孩子在动手动脑动嘴的过程中不成长提升吗?请问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长大后在家葛优瘫酱油倒了也不扶、出租屋内垃圾满地老鼠乱窜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吗?教育出一个身体健康心态阳光有爱心的孩子不甜吗?!
这不光是劳动教育的问题,是教育问题背后的问题,任重道远。
上图是儿子前几天发我的,我觉得改几个字也挺适合我们教育。
“学生是我们一辈子最好的老师,名师是学生成就的。
永远保持敬畏之心。
面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如履薄冰。”
有感而发,不当之处,可劲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