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月底了,每天都在写,可是没有整理读书笔记的书还是一大堆。是我写的太慢,还是我读的太快了呢?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过程的,每天看书、思考、写点东西。不断的输入,持续的输出。但我又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快乐还不够吗?喝着茶,听着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不过如此。
在这个月看完的书里拿了最上面的一本《创造力》,开始整理读书笔记。
《创造力》和《心流》是同一个作者。非常喜欢《心流》那本书,所以又买了这本。读书的选择无外乎就是同类型,同作者吗。找到一本喜欢的书,顺藤摸瓜就可以找到一堆。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我想我读书最大驱动力就是好奇心。看到自己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就感觉自己像个傻子,我不想当傻子,所以我要看书。可有个矛盾的地方就是,当你看越多的书,你就越感觉自己是个傻子。书太多,未知太多,穷尽一生你最多可能也就做到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个还不算太傻的人。我感觉说这句话都有点心虚,就算在极小的范围内我们还是有太多的不知道的东西。这也许不是因为我们傻,只是我们存在的一种必然状态,因为我们不是神,所以总是会有一个无形的壁垒在阻止我们。这个壁垒也许是暂时,随着我们的认知会被突破;但也许永远也突破不了,因为只有这个的存在我们才能生存。
有时脑子里想什么是不由自主的,不是你想让什么出现他就会出现的。你的意识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到底是个什么存在。身体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我的意识我们自己同样说了不算。那我是个什么东西,肉体是我存在的载体,我因他而产生。那产生我的同时怎么还产生另一个不听我话的我呢?我的身体,我和那个不听我话的我,这三者是个什么关系呢?可不可以理解为,电脑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呢?身体是硬件,那个不听话的我是操作系统,而我只是那个应用软件。我们感觉自己很牛逼,但没有了前两个支持,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有特么跑题了,这本书还没翻开又写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翻开书,强制开始定向的思考。
创造力是我们生活意义的核心来源。这是第一章中的一句话。我们的存在也许就是为了创造。不管是我们眼中有用的东西,还是无用的垃圾。我们都在无时无刻的主动或是被动的创造东西。我主动的写字是在创造,我身体的代谢也是在创造。创造是一种常态,生活的意义是我们自己给这一常态找的借口或是人为给的解释、建立的因果关系。
创造力就是产生新东西的能力,只要是新的,在产生之前你就无法确定他是不是有用。你不能只认为那些有用的才是创造力的产物。有用与无用只是暂时的主观的东西。只要是新产生的东西就应该都有他存在的必要。创造力是开放的,只有尝试新的东西才能产生更多的新东西。不要对未知恐惧,只有对未知的探索才能带来进步。犯错是我们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创造力带来了希望,同样也意味着会有牺牲。我这是在我的角度去理解创造力,跟这本书没有半毛钱关系。这就是我看到前面这句话让我想到的东西。
下面接着往下看。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古怪的,甚至是自负、自私和冷酷的。这句话我能理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他当然会忽视很多其他的东西。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你无法一下子运行太多的应用。顾此只能失彼。同时人也不能做的全能,我们的能力不允许。就好像你不能要求一个机器实现你所有想要的功能一样。每个人,每台机器,或是这世界上的每个存在,都有其内在的存在基础。他只要是满足他的存在要求就好了。局限性就是种限制,同样也可以被看做是种保护。专注于一项才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改变现实的基础是接受现实,了解现实。不要总想着飞一样的前进,走好每一步才能走的更远。
这一天天的都是哪跟哪啊。我操作系统又开始不听使唤了。
外界环境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最后一切的外界因素都要进入我们的主观世界。不过外界环境如何,我们的感受最后都是由我们的主观认知决定的。你认为的就是你的一切,有时跟外界没有啥关系。深处困觉同样也可以很快乐,如何定义你的经历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通过对外界环境有选择的关注,构建一个我们自己希望的内心世界。然后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自闭症的孩子就不快乐吗?不见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