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然的三个错误假设
进化的保守性在生物学界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物种的进化必须建立在自然界现有的基础之上,新的特征被添加,旧的特征被修改,但是大多数特征仍保持不变。比如蝙蝠的翅膀、人类的手掌和鲸鱼的鳍在骨骼结构上都惊人的相似,甚至连骨头数量都一样。进化早就奠定了生物的生理学基础。
进化主要是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来完成。变异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就有所谓的基因洗牌和随机突变,正因如此,同一物种的个体才会各有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大自然会在不同个体间进行筛选,这似乎能解释生命在漫长时间里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过这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自然选择”中的“自然”到底是什么?生物去适应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我们关于自然和环境有很多假设,而每个假设都会带来特定的结果。
马克·吐温曾说过:“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确信无疑的谬误。”
第一个错误假设:自然是静止不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自然即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进行选择的自然环境本身也会不断发生变化。道教的太极图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道家认为,存在就是现实,现实中包括的两个相对原则可以用阴阳来表示,但是对阴阳的更好诠释是混乱和秩序。太极图看上去像是一个圆圈里头尾相接的两条鱼,代表混乱的黑鱼头上有一个白点,代表秩序的白鱼头上有一个黑点,这说明,混乱和秩序永恒地并列存在且可以相互转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连太阳都有不稳定的周期,但也没有什么是多变到毫无规律可言的。
每一次变革都能创造新的秩序,每一个死亡同时也是一次蜕变的过程。
单纯将自然视为静态会造成严重的认知错误。自然在进行选择,选择隐含了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