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什么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是学识,是财富,还是社会地位?
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第一反应,给出上面这三个答案。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彰显你身份的并不仅仅是学识,财富和社会地位,因为这三样东西都只是浅层的表象,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第二身份”——你的习惯与修养。
起初我也不以为然,碰到这个问题,大脑认知里第一反应就觉得显示个人身份特征的不就是学识,财富和社会地位吗?这三样东西在现今人人都是拼了命的去追寻为之奋斗不止。
这个认知直到我在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小Z将他在英国留学期间亲身经历的故事,才切底颠覆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重新认知,想想当初我自己的理解还是跟大众一样,有点俗套。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这位留学生学成归来,一帮好朋友相聚给他设宴洗风接尘,席间,朋友A频频使用粗口,言谈举止透露着粗俗,而且那些不雅的口头禅使小Z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
散席后,朋友B替朋友A解释说,他是无心的,那只是一句习惯使然的口头禅。听完小Z沉默了一会对朋友B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的经历吧!”
我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
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待人热情大方,只是象征性的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
有一位外国留学生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们不仅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告诉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
为了实现我出国留学的梦想,父母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我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晚上在图书馆一直待到闭馆才离开。
好在我遇到了好东家,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每天我回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我,坎贝儿太太会把我换下的脏衣服拿去洗净熨好。可以说,他们就象对待亲儿子一样待我。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感到坎贝儿先生对我的态度有些转冷,看我的眼神有点异样。我开始猜测,他们是不是嫌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好意思说?
那天晚上11点多我从学校回来,洗漱完毕刚想脱衣睡觉,坎贝儿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寒暄两句后,坎贝儿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谈话的架势。
“孩子,”坎贝儿先生开口道,“在你中国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时,不管你父母睡没睡,你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
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话?
我说:“我说不清,也许......”真的,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
“我相信你是无心的。”坎贝儿先生微笑着说,“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回来后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上回来如果能够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
坎贝儿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我早就想提醒你,只是我太太怕有伤你的自尊心,一直不让我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把我善意地提醒视为伤害你的自尊吧?”
我很勉强地点头。我并不是觉得坎贝儿先生说的不对,或者有伤自尊,而是觉得他有些斤斤计较。
然而,不久后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回来刚在屋里坐定,坎贝儿先生跟了进来。我注意到,他的脸阴沉着,这可是少有的。
“孩子,也许你不高兴,但是我还得问。你上厕所的时候是不是不掀马桶垫子?”他问。
我的心里“咯噔”一声。我承认,有时我尿憋的紧,或者偷懒,就没有掀开马桶的垫子。
“偶尔......”我嗫嚅。
“这怎么行?”坎贝儿先生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那样会把尿液溅到垫子上吗?这不仅仅是不卫生,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对女人的不尊重!”
我辩解:“我完全没有不尊重别人的意思,只是忘了......”
“我当然相信你是无心的,可是这不应当成为这样做的理由!”
看着坎贝儿先生涨红的脸,我嘟囔:“这么点小事,不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吧?”
坎贝儿先生越发激动:“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
“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的良好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晚上我躺在床上考虑良久,决定离开坎贝儿家。既然他们对我看不上眼,那我就找一家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
第二天我就向坎贝儿夫妇辞别,全然不顾他们极力挽留。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我始料不及。
我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竟然都以同样的问话接待我:“听说你上厕所时不掀开马桶垫子?”
那口气、那神情,那我意识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只有满面羞渐地返身逃走。
至此,我才明白了坎贝儿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
听完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本应在我们少年时代就该完成的课程,我们为什么要等到长大成人后来到异国他乡才能学会?
其实在中国家庭里,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都应该要从小培养起这样的生活习惯,但是放眼望去,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方式始终在这点上做的很不到位,基本上是零教育的失败方式。
包括我自己,这样生活习惯都是我在长大后在社会的千锤百炼下慢慢摸索和领悟出来的认知,才真正明白的道理。现回想自己的成长阶段,都为自己默哀几分钟,真心不容易。
所以看完留学生小Z这个留学经历故事,非常有感触。假如当初小Z没有遇到坎贝尔先生的话,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这个道理,也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修养和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这么的重要。可以说,房东坎贝尔先生是小Z的人生导师和之路明灯。
那么此刻,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简单的行为习惯,就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里,却被我们无知的忽略掉。可想而知,在我们的人生教育里,到底缺失了多少东西?
听完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本应在我们少年时代就该完成的课程,我们为什么要等到长大成人后来到异国他乡才能学会?
我现在要说的是,人是可以透过现象来看本质的。真正有修养的人绝不是一时的觉悟,而是那种植根于内心的灵气,即便不开口,也会透过你的肢体,你的言行略知一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对修养的最佳诠释。
人的修养其实跟文明素质是挂上等号的,以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务必要把握有度,请谨言慎行,维持自己最本质的风度和修养。
一是在地铁或公交上,再赶时间也不推搡别人,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二是在电梯里遇到快递员和外卖员,帮他们按一下楼层,提醒他们送餐不必太着急,开车注意安全。
三是扔垃圾时,请扔进指定的垃圾桶里,不要给清洁工添麻烦。
四是和别人谈话时,耐心听别人说完再发表你的看法,不要随意插嘴。
五是下雨天进入楼道内,把伞收好放进随身的袋子里,以免弄湿了地面和别人的衣服等等……
以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蕴藏很多人生大道理,哲理深刻,需要你认真去研习和感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尽管都是一些小事,但你行动的时候形象就高大了。
请千万要记住: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因为有修养的人,无论做任何事都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一颗平常心看世界并以一颗谦卑心过生活。
希望自己:学会做一个严谨的人,在浮躁中安守本心;做一个风度儒雅的人,在淡泊中修身养性。如此甚好,知足常乐一路相随。
很欣赏莫言先生讲过的这段话,幽默风趣,话糙理不糙,却最能深入灵魂深处,永久回味:
“我”字少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
商人说是金钱,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工人说是工资,学生说是分数,最后“生活”告诉“我”那一撇是:健康和快乐。
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们努力拼搏,透支时间和健康来换得金钱,但金钱却再也买不回美好的青春,健康的身体,陪伴家人的时光。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用健康和快乐换取身外之物。因为,有了快乐和健康,“我”才变得完整,没有它们,什么都是浮云!
所以,我最后得出的感触是,快乐和健康就是我们生活的根本,而习惯和修养就是我们做人的底气,两者相辅相成,一生不可偏废,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