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图鉴》收官了。总体感觉,三观比较正,情节经得起推敲,值得一看。
年初读到一段话,很有感触。
朋友的前男友来找她复合。她早已不爱他,于是拒绝。他问她,你找到宇宙级别的男友了吗?朋友笑说,没有。但我找到了宇宙中的自己。
有一个几乎专属于女性的词,归宿。即便在现在这个相对开放的时代,不少人,甚至年轻女性自己的心中,即便意识不到,依然抱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想法。自觉不自觉间,把自己当做别人的附庸。
所以,剧中的罗海燕能够大胆说出,我想要更好的。是对自我的一个清醒认识和尊重。
她也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她想要舒适、优渥的生活。所以即便早已了然同事兼老乡的Damon对她的好感和刻意接近,依然不为所动。
印象很深的,是Damon在家乡的咖啡店向海燕告白的场景。一个细节,写得非常真实。Damon很真诚地询问两人之间的可能,展望将来两人在一起的愿景。虽然他没有很多钱,但他在上海有两套房,他可以努力打工赚钱,给海燕营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后方,海燕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创业。实在不行,还可以卖掉一套房。恰在这个时候,服务员过来,擅自将两人点的美式更换成茶水端上来,原因是店里的咖啡机坏了。
隐喻的意思很明显了。但小镇或小城市生活的粗糙随意却也是事实。
别说咖啡店,我们镇上只有一家算是像样的奶茶店,但败絮其中,奶茶甜腻得难以忍受。
所以海燕回到上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到咖啡店里买上一杯美式。听着店员一声好听的“Americano”,捧着咖啡喝上一口,幸福满足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
海燕当然是看不上Damon的,论能力,Damon差点因为公司缩紧预算丢掉工作,还是因为海燕主动请辞,才得以继续留下。论财富水平,海燕拥有市中心的公寓,Damon未必赶得上海燕。
但是,财富也不是海燕选择的唯一标准。
超级富豪林立伸出浪漫的橄榄枝时,海燕也是心动的。能够一步跨入想象中的所谓上流社会,海燕忐忑但并不排斥。但林立随后抛出的所谓五年合同彻底惹怒了海燕,她想要的是婚姻和平等,而不是作为员工提供服务。
她的拒绝反而激起林立的好奇,他主动向海燕求婚,想授予海燕林太太的头衔。
但海燕这次同样很果断地拒绝了。
她知道,那样也并非她想要的生活。
她想要的生活,自己已经有能力得到。她要的,真的只是爱情。
大多数的女生,多少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底气呢?
最后的最后,十年的同学聚会上,海燕遇到了曾经的大学恋人陈晓伟。擦肩而过时,微微一笑。陈晓伟问海燕,当初你在时间胶囊里写的什么?海燕笑而不语。
有人在时间胶囊里立下豪言壮志,娶校花,做大导演。随意丢弃的想法,十年后读来,就成了一个个笑话。
对了,海燕看到了陈晓伟的时间胶囊,上面写的是,“我要永远给罗海燕幸福”。
但讽刺的是,比特思选择了海燕而非陈晓伟之后,陈晓伟就心灰意冷,离开上海回到老家,两人就此一别两宽。
永远,真的是一个幼稚而不负责任的词语。
海燕的时间胶囊,读来让人几乎落泪。
我要成为上海那10%的人。海燕,加油!
她做到了。
你呢?如果让你写下对十年后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