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毕业以后的这十二年,清晰响在耳畔的的是她的那句话:你饭都吃不上了,还想着谈恋爱呢!
2010年研究生毕业,工作不好找,也没费力认真找,投了百十来份简历石沉大海后,索性放弃努力,在出租房住了快一个月,眼看交不起房租了,同学随口提个醒:你上次去面试的那个什么学院?你不去看看了?
想起来是有这回事,毕业前找工作,开发区一个私立大专,属于民办高校,企业性质的教育机构,工资一般,没有底薪只有课时费,五险一金倒是有,就是全都只按最低标准,个人缴纳部分全从课时费里扣,问题是没有固定工资还要坐班,多多少少有些不合理。
通常培训学校还有底薪呢,虽然也不多,但五险一金基本扣不到课时费上来,课时费基本都是到手工资。
说来说去哪里都是挣份辛苦钱。只是比例不同,这个私立民办未免剥削有点狠。
然而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我所关心的是其他。
十二年前年轻,热血沸腾,追求生活,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只觉得学校很小,校区巴掌大,教室更是逼仄,横排极长,纵向又极短,像是弄反了一样,其实是工厂办公室改成的教室,本该是长方形的教室被横放过来,最两边的学生恐怕要得斜视——绝非夸张。
教室除了规格有问题,还是不合理的小而矮,与此相对,宿舍却又是不合理的高而深阔,上铺距离天花板还有十多米的距离——是工厂车间改的。
是的,说是学校,其实它的前身根本就是个废弃了的工厂。
一个退伍军人承包了这里,一阵改换,愣是弄出来一所学校。
更魔幻的是,工厂内部改动了,外部却无法改动,整个学校就成了一座坐落于工厂区的工厂——只不过产品不同,前者生产东西,后者生产被吸光血和灵气的学生。
可怜的学生们,就为了奔着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花着数倍的学费,读一个几乎没有办学资质的学校。
学校常年封闭管理,这对一个大学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学生们被关在小小天地里,一周放风三回,
还要美其名曰军事化管理。
第一次来面试时就觉得不妥,不喜欢那压抑的环境。
然而生活所迫,到底先有个班上吧。
起码学校明确表示愿意要我。
。。。
但上班第一天还是失望到了极点,晚上住进宿舍时我哭了。
正好接到好友电话,电话里我还在乎,语焉不详的: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我想有人爱我,我想。。。。。。
好友无比冷静清醒的:醒醒吧你,你都吃不上饭了,还在想那些不切实际的!!!
人届不惑,很多的很多都淡忘了,唯独那句话,真是振聋发聩,时不时还在警醒着我这个爱做梦的人。
然而我还是太爱做梦,以至于我后来的感情都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常常是失恋伴随失业,雪上加霜。
人生怎么会过成这个样子?
朋友的话最终没能成为警醒,却成为我所有教训的提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