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生存的基本保证,因为赚钱是变相的食物和生存资源囤积。但是在达到了基本需求之后, 继续追求钱的囤积就和快乐、幸福的关系就不大了,甚至可能损害幸福。这是因为“需求”和“欲望”是不同的两件事。
在1978年,Roy Wise发表了一篇关于多巴胺的研究论文,他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清空了小老鼠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递质,接着小老鼠对美味的食物和一些会导致成瘾的药物变得无欲无求,也不再作出任何努力来获得这些奖励。在之后几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一再重复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大家也一直以为多巴胺和愉悦、快乐的感觉有关。但是之后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Kent C. Berridge的研究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他的多年观察研究发现,当动物感到开心的时候,通常会舔嘴唇,比如很饿的时候吃到特别好吃的东西,或者很渴的时候终于喝到了水。这个舔嘴唇现象在老鼠、猩猩和人类小婴儿中都有。然后他的同事用神经毒素损毁了小老鼠的多巴胺分泌中枢,想看看他们对美味的食物是不是不再会有愉快的舔嘴唇反应。结果出乎意料,小老鼠在没有了多巴胺之后,不再主动寻找食物,但是当他们看到好吃的东西喂到眼前,还是会舔嘴唇表示很开心。而反过来,科学家通过电刺激增加小老鼠的多巴胺水平,结果小老鼠会拼命地找吃的,并且吃很多东西,但是他们快乐的舔嘴唇行为并不会增加,而且即使食物变难吃了,这些多巴胺过剩的小老鼠还是会吃很多。这个结果意味着,多巴胺并不让动物产生愉悦感,而是产生欲望。
赚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钱是人类社会发明出来的外部奖赏符号,因此不像吃饭喝水做爱一样,有着天然的弱化机制。赚钱的欲望一旦得到强化,往往会难以停止而做过头。在最初的基本需求满足后,赚更多钱并不会带来同等的愉悦感,而欲望却不会停止。追求无休止的不会带来满足感的欲望,甚至会让人产生恶心的感觉。
所以,你很想要某样东西,很想做某件事,并不代表这样东西或者这件事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满足和快乐。想要和需要其实是分立的两件事。多巴胺带给人想要的感觉,让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快乐,则指的是“被满足”,这个和多巴胺并没什么太大关系,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一样东西、一件事情可能你并不真的需要,但是多巴胺让你一直想要做这件事、获得这个东西,而最后即使获得了,其实也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
就像高晓松说的: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这个欲望,就是多巴胺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