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可谓是人间头等大事。朋友远道而来,要吃接风宴。为朋友践行,要吃送别宴。宫廷内位高权重之人有满汉全席,市井里老百姓便是四菜一汤。项羽想杀刘邦,大摆鸿门宴。黄蓉想让洪七公教郭靖功夫,便使出了浑身解数,一盘盘好菜吃得洪七公是赞不绝口。就连把福尔摩斯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第一本书,《血字的研究》里,因为经常睡得很晚才起床的华生难得早起一回,发现房东太太竟没给他准备早餐,不禁气愤难当。一件一件,都跟吃东西有关。可见什么叫民以食为天。
便只谈谈早点。早餐出了名的经典搭配之一,便是豆浆跟油条。喝碗微甜的豆浆,手里没跟油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光吃油条,眼前没碗豆浆,却又显得太腻。于我,倒不是很喜欢喝豆浆,但一碗热乎乎汤是必不可少了。所以,吃油条的时候都会搭配着点一碗汤面----素面啊、小面啊、酸辣面什么的。汤不宜太油,大清早的太油腻吃下去很黏很燥。油条呢,老面的口感不太好,还是嫩的吃起来香。刚炸出来的油条,油淋淋的且太烫,不好入口。搁置一大会儿的呢,冷了不脆,口感也不太顺心。最好的,便是刚出锅放了一会儿的,虽烫但可入口,还有酥脆的口感加上富有嚼劲,人间美味。至于豆浆、热汤之类的,是拿油条来蘸着吃。而且,关键在于,不管是一根还是一节油条,切勿一整条都没入汤水中,而只能用前面一小节放入汤中。这样,等放进嘴的时候,一半有汤一半无汤,所以会感觉到一半酥嫩可口一半入口即化,两生搭配,回味无穷。
搬家之前,老镇上的早点真的是让我流连忘返。有道是贪多嚼不烂,可我偏偏喜欢“多”。半碗面,一根油条,一碗炕土豆,一个炕饼,两三个包子,便是清晨。所谓炕饼,其实就是灰面(地区方言,即面粉)里面包着五花肉,然后将灰面擀平,放在油锅里炸即可。不过入口便可咬到肉,乃是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包子的话,要属当地的“聂家羊肉包子”最让人赞不绝口。虽然名字叫羊肉包子,不过却不是只卖羊肉包子,还卖其他陷儿的包子还有面条,只不过羊肉包子是其招牌罢了。工作日的话,稍微去晚一点,大家都上班去了,也就没那么多人。但若是周末,不到七点钟那儿已经是门庭若市。八点左右的光景便是高峰期,不等个半个小时是绝对买不到的。羊肉包子不大,大概一个掌心的三分之二,却一块五一个,但买的人依旧数不胜数。一个大蒸笼,一次可以蒸大概五十个,有些家里吃的人多的,便一次性买一整笼,当真是豪气冲天。吃羊肉包子,是急不得也等不得。太急的话,一口咬下去,油汁迸溅,会烫伤嘴。等到快冷了,却又失了羊肉的鲜。一口太小没咬到肉,灰面虽占了肉馅儿的味儿,但不免太轻。但若是一口一个,便又似囫囵吞枣不知其味了。最好的,便是一口下去,皮和馅儿都在嘴里,且一口下去之时不可拖泥带水,须咬尽咬断,否则要么油满入口要么是油流出外,都不甚好。这样如此,两三口一个,甚得其味。
私以为,吃东西不能太文雅,不然便不能真的尝尽其中滋味。就像大热天的,来一碗冰的酸梅汤或者绿豆汤,喝完后不舒畅地“啊”一声便不完整一样。《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好汉,哪一位不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生快活。即便是恃才傲物如洪七公,骄傲得紧,还不是看见好吃的,高兴得连魂儿都没了。所以也不管是在幽暗不见里的深林,还是昏暗不知物的山洞,依然吃得浑然忘我。小龙女在绝情谷底,喝着蜂蜜吃着碧水寒潭的鱼,倒治好了已浸入身体的剧毒。张无忌在和周芷若成亲前,却又走进了曾和赵敏一同吃饭的饭馆,并遇到了桌上摆着两幅碗筷,一个人吃着东西的赵敏。
所以呀,吃是这么的重要。好好善待每一天吃东西的时间吧,这都是上天的恩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