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不光是写作,任何需要你去积累的能力,最终都逃不过一个“熬”字。
正如曾国藩说的:
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总结下来,每到困顿之时,坚守一个“熬”字诀。
因此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似乎都逃脱不掉这个循环。
记得刚开始学习正念冥想的时候,别说觉察自己的呼吸,不睡着已经很不错。关键我那时还选择早上起床后冥想,本来就困,还闭着眼,如果当时不是选择盘腿而坐,估计还真能睡过去。
后来也不知道练了多久,甚至中间有半年没练习过,直到两年前决定早起写作,才基本做到每天都冥想。因为觉得每次写作前,冥想会儿,大脑可能会更清醒,精力能更集中。
有趣的是,你在冥想的过程中,几乎很难留意到自己的进步,比如整个过程能时刻觉察自己的念头和呼吸。
但在冥想一两年后,我慢慢发觉,自己逐渐能留意到脑中升起的念头,甚至有时在陷入念头的时候,及时把自己拉回来。还有就是呼吸,最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时,你会不自主地控制呼吸。如今也会不自主地控制,但我能留意到某个瞬间,我能感知到呼和吸,带给身体的感觉,以及气息吸入体内的变化。
特别是冬天,此时空气较凉,你就能感知到,吸入的空气有凉慢慢转温的过程。
在此期间,我极少因无法进入到状态而放弃,甚至就把冥想当作写作前寻找思路的一种方式。结果,当我仔细去琢磨自己冥想的过程时,发现相比于两年前,进步了很多。
因此联想到了开头曾国藩的那段话,那是他从练字里习得的心得,然而你能发现,这个心得很适用于那些需要积累的事情。比如读书和写作。
关于坚持写作的好处,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聊了很多,但今天我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想到了一个点。
我们刚开始接触写作的人,通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到底怎样才能变现。其实我们这样想,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个盼头,哪怕你告诉我需要一年、两年、三年,都行,最起码我有个盼头了。
奈何没有人会跟你做这个保证,即便有,也是基于你的努力程度。比如之前看到有人说,只要每天花5个小时在写作上,一年时间就能做出成绩。试问,谁能每天花5个小时,去琢磨写作呢?
能做到的人很少,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就连我自己,每天最多也不过2个小时。但是别灰心,既然我们每天无法做到极致地投入,那我们就在持续时间上做到极致。
如果你每天只拿出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写文章,只要稍加坚持,持续起来还是很轻松的。然后跟自己约定,先坚持个十年,不管文章写的好歹,一直坚持下去。让我一起把别人都“熬死”,到最后只剩下我们,那是不是也算成功了。
其实你每天坚持输出,除了在时间长度上和他人拉开距离,还有一个好处——当大家看你的文章时间长了,慢慢会觉得你的文章写得还不错。
一方面是你持续地写,长期积累下来,文笔一定是有所提升的。另一方面就是曝光效应,也就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对于经常接触的人、事、物或情境,会逐渐产生积极情感的倾向。
可以回想下,你最开始到一个新环境,你很容易就能区分出这里谁长的好看,谁长的一般。而当接触久了,比如一两年后,对于那些相貌一般的,你会觉得,其实这人长得也还行。
同理,当你一直看某个人的文章,时间久了,虽然他写的一般,但你就会慢慢觉得他写的似乎也还可以。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熬得住,熬得足够久。
所以说,很多事情,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持久力。
你持续的时间越久,越能无限接近你想要的成功。
所以,加油,别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