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书有些许日子了,觉得挺震撼的,这本书被称为金融类的武侠小说,所以我不想去追究里面内容的真实性,只对里面的逻辑进行一个整理:
1.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掌握着局势的便是银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领导人,因为给钱的手始终高于拿钱的手。
2.这些银行券其实就是储户存放在金匠那里保管的金币的收据。后来这些收据逐渐成了货币。金匠转行成银行家!
3.银行家不属于国家,只是利用国家银行以国家的形式存在!
4.梅耶意识到把钱贷给政府和国王要比贷给个人的利润和保险系数高得多,不仅贷款数额大得多,更有政府税收做抵押。
5.这种纸币和欧洲流行的银行券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任何金银实物做抵押,是一种完全的政府信用货币。
6.基于信用的买和卖,使得商家可以每月或每年定期结算相互之间的信用余额,这将减少(交易的)不便。
7.一种没有抵押的货币是银行家的天敌,因为没有政府债务做抵押,政府就不需要向银行借当时最为稀缺的金属货币,银行家手上最大的砝码一下子就失去了威力。
8.强迫当地政府必须使用黄金和白银来支付全部向英国政府缴纳的税收。
9.殖民地不能发行自己的货币,从而将无法永久地摆脱国王乔治三世和国际银行家的控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主要的原因。
10.如果说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那么政治利益冲突的背后正是经济利益的较量。
11.政府发行林肯绿币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金银等货币金属做抵押,并在20年里提供5%的利息。
12.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林肯绿币在美国货币系统中一直流通到1994年。
14.实际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政府债务死锁在一起,政府将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
15.“在内战结束以后的许多年里,联邦政府财政每年都获得了大量盈余。但是,它却无法还清它的债务,清偿发售出的政府债券,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没有债券去做国家货币的抵押。还清债务就等于摧毁了货币流通。”
16.美国联邦政府对国债利息的支出仅次于健康医疗和国防。
17.第一阶段:把绿币踢出货币流通领域,恢复国际银行家占绝对优势的金本位体系。
18.大多数人民总是觉得繁荣和衰退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但事实上操纵在国际银行家手中的货币供应时紧时松才是问题的根源。
19.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
20.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21.保罗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政府在董事会中拥有代表,但是董事会的多数成员由银行协会直接或间接控制。” 董事会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董事会的真正功能由联邦咨询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uncil)所控制——这才是美联储的核心!将美联储总部设在政治首都华盛顿。
22.所有地区银行的董事应该由总统任命,而不要由国会插手。
23.在经过这一番颇具匠心的安排以后,该法案俨然以模拟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面目出现。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真是滴水不漏的设计!
24.控制一个欧洲的国王比控制一个民选政府要简单得多。
25.纽约国家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
26.当今的美元是没有金币支撑的,金本位的观念已经转变了,但是发动战争还是会恢复金本位,因为金本位更加容易有效快速的控制!
27.银行家们赖以发财致富的手段中除了原有的部分储备金制度、货币与国债死锁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工具:通货膨胀。
28.纸币其实是黄金的死敌!
29.银行家实现了从黄金的卫道士到黄金的死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进入第二阶段。
30.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纸张”。
31.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做“剪羊毛”。
32.2006年7月28日在美国各地公映的电影《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
33.一战后的凡尔赛合约!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
34.在人类长达5 000年的社会实践中,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宗教,也无论什么种族,黄金被世人公认是财富的最终形式。
35.在美国近代史上,没有一位总统比罗斯福拥有更为强大的政治资源和银行资源。当罗斯福义正词严地痛批胡佛的华尔街背景时,把自己标榜成廉洁清正的普通人民的拯救者,只怕他的经历和背景离事实差之远矣。
36.1929年的大衰退的最终目的直指废除金本位,实施廉价货币政策,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铺平了金融通道。
37.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1944年布雷顿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Dollar Exchange Standard)取代黄金兑换体系。
38.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总部,人们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瑞士能在四面战火的环境下保持“中立”,而同样弱小的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即使想保持中立,也难逃纳粹的铁蹄。其实问题就在于国际清算银行位于瑞士,它的实际功能就包括美英的银行家向德国提供战争融资,以便使战争拖得更长一些。
39.美国财政部拥有世界银行17%的股份,拥有世界银行行长的任免权和一票否决权,在事实上控制着世界银行的运作。
40.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
41.“纸黄金”,以弥补美国由于长期的入不敷出所造成的黄金实物短缺。这可是人类历史上一项空前的“发明”,人为地规定某种“纸币”永不“贬值”,它等同于黄金,但永远不能兑换成黄金。
42.纸黄金就是特别提款权
43.全球油价突然上涨意味着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激增,从而稳定美元货币的价值。
44.白银在美国成为合法货币始于《1792年铸币法案》
45.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铸币法案》{L-End} [5]在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压力下,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实行了单一的金本位。
46.1964年3月,约翰逊上台后不久,就下令财政部停止“白银券”与实物白银的兑换,从而事实上废除了“白银券”的发行。
47.美联储自己也承认,每年有计划地、“科学地”让美元的购买力下降3%到4%,是为了让劳工阶层能“看到”工资在上涨。
48.任何纸币或信用单位只有可以在固定比例下毫无限制地兑换黄金,才能被视做“等同于”黄金。
49.脱离了金本位庇护的风雨飘摇中的美元,终于找到了石油这个避难所。
50.1975年1月1日,美国政府决定解除对美国人民实行了长达40年的黄金持有禁令。
51.欧佩克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
52.世界货币于是进入了“石油本位”的时代。
53.还好中国当时有大庆石油开采!有汽车的人也不多!
54.70年代初期强劲的工业生产和贸易,被1974年到1975年世界范围内的工业与贸易萎缩所取代,其严重程度是二战结束以来之最。
55.石油价格猛涨使得这些国家的大量资金被高油价所吞噬。
56.发展中国家挣扎着到处借美元进口昂贵的石油。
57.美、欧、日三边委员会
58.接受银行家“债务解决方案”的国家被迫以跳楼价出卖大量核心资产,如自来水、电力、天然气、铁路、电话、石油、银行等。
59.战争是使社会稳定的一种特殊方式。除非其他替代方式能够被发展出来,否则战争系统应该被保持和强化。
60.相反,在和平情况下,人民会本能地反对高税收政策,讨厌政府过多干预私人生活。
61.没有战争,政府统治人民的“合法性”就会出现问题。
62.历史上不胜枚举的例子表明,失去战争威胁的政权,最终导致了权力瓦解,这种破坏作用来源于个人利益膨胀、对社会不公的怨恨,以及其他解体因素。
63.(1)在经济上必须是“浪费”的,最少需要消耗每年GDP的10%;(2)必须是一种和战争危险类似的、大规模的、可信的重大威胁;(3)必须提供人民强迫性服务于政府的合乎逻辑的理由。最后大家想到了“环境污染”,人民忍受高税收和降低生活质量,接受政府干预私人生活,为的是“拯救地球母亲”,非常符合逻辑。作为贷款抵押品的风水宝地—亚马逊地区将不再为巴西所拥有。
64.世界环保银行以全球环境基金的名义于1991年成立,由世界银行负责管理,而美国财政部是世界银行最大的股东。
65.日本银行在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日元升值。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日元利率跌到仅有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流动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增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
66.由于本国货币升值,会打击到出口型企业!所以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
67.在这里有一种日本股市不可能下跌的信念,在1987、1988,甚至1989年时仍然是这样。
68.从1990年算起,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日本股市暴跌了70%,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
69.2006年夏,美国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访华,当听到他热情洋溢地“祝中国成功”时,人们心中不禁冒出丝丝寒气。不知他的前任贝克当年拉着日本首相中曾根的手时,是不是也说过同样的话。
70.债转股可以轻松收购这些国家的核心资产。
71.“危机弧形带”
72.泰国的外债由外汇来还,如果国内通货膨胀必然导致泰铢贬值,泰国为了保护泰铢,通过增加存款利率来升值泰铢,这么一来外汇储备就相对贬值了,由于外汇不够多,耗光后仍然无法清偿债务!
73.在所有货币中,金银货币意味着“实际拥有”,而法币则代表“欠条+许诺”。二者的价值“含金量”有着本质区别。
74.国债的“资产”与货币的“负债”正好相等。整个银行系统被巧妙地包裹在这一层外壳之下。
75.纽约人能发行美元纸币,但只有上帝才能发行石油和黄金。
76.中国停止平均每星期几十亿美元国债的购买量,美国经济就会有大麻烦,但是中国经济由于向美国出口萎缩也会有大麻烦,事实上,双方已经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
77.美国的通胀似乎并不明显。国际银行家的魔术是怎样玩儿的呢?窍门在于必须有吸纳大量货币增发的去处,这就是近十几年来畸形膨胀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78.正是由于这个投机市场的空前繁荣,大量吸呐了美国债务利息支付所“创造”的天文数字的流动性。只要巨额新增发的美元和海外回流的美元被这个高速旋转的市场所裹挟进去,而不至于大量泄露到其他市场上,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就会奇迹般地被控制住。类似一个大黑洞!
79.人们称和钱有关的活动为“金”融,储放财富的所在叫“银”行,货真价实的东西为“真金白银”。
80.银行房地产贷款相当于一下子透支了人民未来30年的收入,将“未来”30年的钱拿到今天一起发放成货币,如此海量的货币暴增,房价、股市、债市岂有不暴涨的道理?
81.当人们刷信用卡消费时,每一个签字后的纸片都成为一张欠条,每一个欠条都成为银行的“资产”,每一笔银行的“资产”都成为增发的货币,换句话说,每一次刷卡都“创造”了新货币。
82.中国没有美国如此“发达”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来吸纳这些增发的货币,这些流动性的泛滥将集中在房地产和股市债市,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能够遏制这些领域的“超级资产通货膨胀”。日本当年的股市神话、房地产狂热将在中国重现。
83.当债务货币化之后,货币将变得不再稀缺,货币增发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将堆积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会发现“钱”越来越多,但可以投资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84.严防外资银行大量将国内债务进行货币化。
85.普通人可能会认为中国的货币就是人民币纸币,只有国家才能印刷和发行货币,外资银行怎么可能自己印人民币呢?其实外资银行们根本不必印发人民币就能“创造”货币供应。它们会引进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金融产品,以各种方式创造债务工具并使之货币化,这就是货币的类似物“流动性”。
86.维护人民币的主权就会面临升值的后果,而追求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就会丧失货币主权。中国现在的政策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不得不追求货币稳定而放弃货币主权。问题的要害是,美联储实际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着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迫使中国央行增发基础货币会产生若干倍的货币增发效应,造成流动性泛滥,推高股市和房地产泡沫,极大地恶化中国金融生态环境。
87.通货膨胀将产生两大重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
88.美元从“黄金的收据”蜕化成了“债务的白条”。
89.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体系中,可以“合法地偷印假钱”。房地产公司就是第一个拿到“假钱”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公司财富积累速度惊人的原因。
90.这种银行货币的本质是银行出具的“收据”。在金本位时,这个“收据”对应着银行的黄金资产,而在纯粹的债务货币体系中,它只是对应着另外某人欠银行的等值债务。
91.想起了中国老婆婆和美国老婆婆理财观念的那个故事,现在看起来是有阴谋论的!
92.MBS从根本上说大大提高了银行系统发行支票货币的效率,同时也就必然造就严重的货币供应过剩问题,这些过剩的货币如果不是涌进拥挤不堪的股市,就会继续吹大房地产的价格泡沫,更糟的是“泄漏”到物质生产和商品消费的领域中,造成怨声载道的物价上涨。
93.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有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其实,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只要能够透支的,都可以今天就变现。
94.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
95.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
96.对冲基金的基本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杠杆运作。
97.华尔街的一贯思路就是只要有未来的现金流,就要想办法做成证券。
98.人们常常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忘记风险!
99.如果政府托管的各类基金在资产抵押市场中损失惨重,后果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可能面对3 000美元的交通罚单。如果养老基金损失了,最终大家只有延长退休年龄。要是保险公司赔了呢,各种保险费用就会上涨。
100.这就是债务货币驱动下的经济发展的规律:债务创造货币,货币刺激贪婪,贪婪加重债务,债务发生内爆,内爆触发紧缩,紧缩导致衰退!
101.债务的基本特点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102.投行们会找到有人寿保险的人,他们会建议说,人寿保险是死后给别人花的,为什么不现在就拿出来在自己有生之年用呢?这个建议几乎是人人都会受到诱惑的,投行们将200张左右的人寿保险单集成打包成资产抵押债券(ABS),在华尔街卖给投资人。
103.还有一个思路就是大大延长按揭债务的期限,从普通30年期延长到40~50年,这样也能大幅度提高债务规模,为金融市场供应足够的流动性。
104.如果没有一种规模足够大、增加足够快、运作机制足够合理的债务系统来取代暂时瘫痪的按揭债务的话,将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