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的人生禅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不单是一部讲武功、讲爱情、讲打打杀杀的热闹小说,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常说,命运无常,造化弄人,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却偏偏会出现,让你无法改变欲罢不能。萧峰、段誉、虚竹这三位正面人物的人生命运可以说大起大落,出现了莫大的反转,给他们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悲苦:萧峰当丐帮帮主当的好好的,突然被揭穿身世,成了“契丹孽种”,这不光让他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遭遇了无尽的斥责谩骂,更让他此前的一切追求成了徒劳,一下子否定了自己此前的人生。好不容易得到的红尘知己,竟因为他执着于复仇而无端惨死于自己的掌下。我们可以想象,经历这两次变故,萧峰的精神恐怕都快要崩溃了!段誉一直被认为是大理镇南王世子,备受呵护,可到头来竟然是母亲出轨所生,好在没有脱离皇室血脉。虚竹从小孤苦,一心要做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可他不断地被迫破戒,就是做不成和尚。好不容易知道了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转眼间双亲便与自己阴阳永隔,单就他的内心承受而言是不是还不如不知道?
人生似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心想事成的话似乎永远只是说说作为我们内心的安慰。面对人生的变故我们束手无策,徒呼奈何,怨天尤人徒劳无益。萧峰执着于复仇,似乎要弥补昨天的缺失,寻求公平的心理安慰,结果呢?很多挚爱的或无辜的人因此枉死,自己的内心只能更痛苦。慕容复背负着家族复国的重任,就其现实性而言,简直是痴人说梦。为此他把自己的任何东西包括爱情、名誉等都可以牺牲,沦落为一个道德品质不堪的无耻之辈,最终发了疯可怜可悲。《天龙八部》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当中很多东西不是我们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做的只能是顺应,变故到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一条道跑到黑只怕是没有好结果的。
《天龙八部》对社会人生的反讽意味也是很浓的。这部书很多地方在宣扬佛教的慈悲救苦思想,对善恶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少林寺的清规戒律天下闻名,可是它的“一把手”竟然有私生子!四大恶人人人厌弃,可这里边看似凶残的叶二娘竟有如此悲苦的经历!玄慈最终还是依靠佛教戒律的自惩才获得了精神的解脱,叶二娘的自杀殉情也让她原来的龌龊形象得到了些许的美化。慕容博和萧远山最终放下仇恨和妄想,皈依佛教,不能不说是善良(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宣扬这个)对人性的很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