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便利店》……陈序
据说7-11的灯光会根据经纬度自动调节,不同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颜色,只为适应当地的色调。
便利店在北京挺常见,我家门口就有俩,一家好邻居一家7-11。
好邻居是先开的,大概有10年了,最早的记忆就是幼儿园放学去好邻居买冰棍吃。
大概四五年前就有了7-11。店面大,东西又好吃,好邻居只能目睹自己的顾客流失却无能为力。
深夜城市中的灯塔
和朋友在上海合租了公寓,每晚回来在周围的饭馆吃了饭,会到旁边酒店二层的咖啡厅和另外些人聚在一起准备工作。
大家东一嘴西一嘴的讨论着,有的对着面前的电脑打字不停,有的躲到三层偷偷打电话,还有,累的瘫倒在椅子上陷入沉睡的。
忙活到半夜,有人叫苦连天喊着饿,我和娜姐结伴去觅食。
天早已黑,这片老居民区陷入了一片漆黑,远处几栋办公楼还亮着零零散散的光,估计是白领和我们一样开夜车。
“得,出来一趟啥也没买着。”我打趣地说。她对我指指一间亮着的屋子。
太远看不清,死马当活马医吧。
我们俩快步走到了那家闪烁着希望之光的小屋。
是家便利店,叫好德。
里面不大,有一位看起来很慈祥的奶奶,坐在柜台后面安详的看着报纸,也不知道深夜有没有给她带来一丝倦意。
我们买了食物和饮料。
回到酒店后,大家还是斗志昂扬,只不过眼神有些暗淡,当看到我们手中的袋子时,恢复了刚开始的活力。
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那些零食,留下了满桌子的垃圾,收也不收,继续工作。
便利店大概如此,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就像家的延伸,承担你一天的生活。除了便利,它还提供随时的陪伴和安慰。
深夜,在全世界都沉睡时,便利店显得尤为可靠。
熟悉或陌生的便利店给了我安全感和归属感,它是夜晚游魂的招魂灯,是我舍不得上海的理由。
难受时的归宿
有时去三里屯,凌晨坐着公交车往家走,下了车,意识不清醒的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走着,旁边的兄弟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摇摇晃晃的走,互相搀扶。
这时,家门口的7-11显得尤为珍贵。
推门走进,晃眼的灯光将我们从黑暗边缘拉回。
买点热乎的,在店里久久不愿离开,似乎开门就把身上的精神劲儿和热气儿全放跑了。
远处看来,那泛着橘色的光点儿,好像是天堂大门的光啊。
走两三分钟去便利店买夜宵、咖啡,渐渐成了习惯。
熬夜成瘾,深夜里遛着弯儿到便利店吃点喝点更是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