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一首赠别诗,半篇写景,半篇说事,无一字道离情,而殷殷情意,婉转自现。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里讲,“风土诗多因送人之官及远行,指言其方所习俗之异。”李使君要去的梓州属蜀,王维在开篇先铺展出蜀地奇丽独特的风光。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地被千山万壑深深密密地包裹。李使君要穿越崇山峻岭,奔赴巴人之地,如此背景下,王维要怎样和朋友一同展望朋友即将在彼生活的蜀地风光呢?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千山万壑,古木参天,境界雄阔壮丽,群山中,更有子规声声清啼,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于豪壮开阔中迸发勃勃生机,生命的气息到处流溢。视觉听觉交错,声音色彩相和。蜀地湿润多雨,惊风密雨、狂风暴雨、连绵不决的细雨,行路人若遇上了,生是会添出一段烦恼,王维的雨下得凑巧,刚好是夜雨,隔了轩窗来听,雨洗千山,刷刷有韵,听久了,倒催得旅人一场酣眠。天明雨住,出来一望,只见层层叠叠的绿林间,百千道白亮亮的清流从树梢上直挂而下。那是因为昨夜的雨下得透彻,山中清溪、石下清泉全都暴涨,远看着,就象泉流从树顶泻下来似的。下一“杪”字,鲜润生动地绘出山雄、崖陡、林密、泉白之景。首联先绘形色,再添声响。颔联先闻声响,再补形色。两联同中见异,笔法错落。“万壑树”与“百重泉”前后映照,雨后,青山愈显青翠,溪泉愈见白亮,青白色相配,清雅鲜润,看着特别舒服。“树”在一、四句出现两次,“山”又在二、三句分别出现,语意绵密,气势连贯,颔联又是流水对,既张足了畅达的气势,又增加了灵动的韵味。清人屈复评此四句,“声调高亮,令人陡然一惊”(《唐诗成法》),纪昀说“起四句高调摩云”(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既有这般风光,蜀地不由得令人心生向往,跃跃待发。
后半篇切题,却又不诉别情,只说蜀地民情、使君政事,字里行间是诚恳地嘱咐。汉女、巴人,谓梓州有汉人与巴人等少数民族杂居。橦布、芋田,也是梓州的特点。输橦布、讼芋田,都是李使君到梓州履职后要处理的具体公务。颈联先行预想了一番友人的职责,以畅想未来具体工作的形式,代替对离别的伤;以具体的政事,抵挡、消解、默化掉感情上的惆怅,把两个人的私人感情升华到胸怀黎庶的共同热望上面,使别离反迸出豪迈高远的激情。且与前面蜀地的雄阔风光和谐相衬。尾联直承颈联,用文翁典勉励友人。诗人希望友人能效仿先贤,在前人的政绩上继续努力,造福一方百姓。文翁事见《汉书?循吏列传》,文翁治蜀,以仁爱之心,选贤才,修学官,经过多年努力,大化蜀地蛮夷风气,文翁没后,蜀地吏民为他立祠堂,岁时祭祀,一直怀念。
这一首送别诗,没有一点低沉愁苦的调子,整体情绪开朗舒畅,乐观向上。诗以写景起,以劝勉收束,通篇都无片言道离情,却更显友情的真挚淳厚。若非肝胆相照的知心好友,不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