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夏天,六十四岁高龄的汉朝皇帝刘彻居住在长安的建章宫中,有一天(不知是傍晚还是白天,史书无记载,不得乱造)他忽然看到一个男子带着佩剑闯入中华龙门,怀疑这个很不寻常,便命人提拿。该男子弃剑而逃,侍卫们全力追赶,结果没有抓到。(这件事疑点太多,皇宫重地,警卫森严,一个身佩宝剑之人安能通过安检,更何况,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眼昏花的老人都发现了,那些侍卫都不知不觉?不合情理。)
汉武帝大怒,于是将掌管宫门的门侯处死。(注意:这是夏天发生的事)。
就在这一年的冬季,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不陌生吧,司马相如有一篇〈上林赋〉,这大概是皇帝狩猎游玩的地方)进行大搜捕,并下令关闭长安门进行大搜查,十一天后才解除戒严。一台大戏必有前奏,汉武帝刘彻自导自演的一出“巫盅案”大戏自此拉开了序幕。
第一个倒霉鬼是丞相公孙贺。这公孙贺何许人呢?原来卫皇后有一个姐姐叫卫君孺(是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一类。),她的丈夫就是公孙贺。因为凭借着卫子夫与卫青的荣耀而得到皇上的宠信。
这公孙贺有个儿子叫公孙敬声,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接替父亲的太仆官职,骄横奢侈,目无法纪,曾经擅自动用军费,事发后被捕入狱。而此时,汉武帝下诏全国紧急通辑阳陵大侠客朱安世。公孙贺自动请命要亲自去提拿朱安世,以此来为儿子赎罪。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后来,公孙贺果然活捉了朱安世。但这个朱安世却狞笑着对公孙贺说:“丞相,恭喜你将会祸及全族了!”。不久朱安世便在狱中上书,揭发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还在皇帝经过的路上埋藏木偶人,对皇上诅咒,口出恶言。这两条都是死罪。经查询,罪名属实,于是父子俩全部死于狱中,并被灭族。(这灭族有灭三族和灭五族的,汉代一般是父族、母族、子族)
同年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子夫弟弟的儿子卫伉都因巫蛊案而被处死。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阳石公主与诸邑公主都是卫子夫的女儿,是帝女。
而这一年离卫青去世已经十四年了。
汉武帝在搞什么?他在挖墙脚,挖谁的墙脚,当然是皇后,他在清除卫后的亲族势力,也就是卫青的家族残余系统。
而要扳倒皇后卫子夫并不是容易的事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为皇后。
她入宫四十多年了,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后了,宫中经历丰富,她明白许多的人生道理,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学会了小心,谨慎,不与人争长短,她更明白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真谛,时时刻刻都要思前顾后,不可多言语,不可多活动,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不但要严以律己,而且她对她的儿子,正在太子位置上的刘据也常常面提耳命,要儿子也严守君臣之道,不可惹皇帝父亲生气。因此,在皇后身上那些奸臣小人根本就找不到缺口,于是只好从太子身上去寻找突破口。
太子刘据与卫皇后是命运的共同体,子因母贵,母因子荣。刘据生于公元前128年,而就在这一年卫夫人也荣升为皇后。当然刘据也名正言顺地成了嫡长子。
刘据出生那年刘彻29岁,将要进入而立之年。
这年是卫青西出雁门关击匈奴的年月,是卫子夫大红大紫的年代。
刘据的出生给大汉王朝增添了新鲜血液,刘彻是特别喜欢,对卫子夫宠爱有加。
公元前122年,七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确立了储君的地位,在太子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30年。
古代的储君之教育不是我辈所能想象的,其师资质量极高,教育要求也相当之严格,当然主要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典教育,更主要的是,刘据在做太子期间广纳宾客,有自己的朋友圈。
三十年东宫,已经形成了一个围绕太子与皇后的圈子。
汉武帝刘彻生性风流,而且行事独特,等刘据长成一个小伙子时曾嫌他“材能少,不类己”,加上此时的刘彻已经有另外四个儿子了,形势不同了,太子所受到的宠爱也渐渐变少了。此时皇后与太子都有不安之心理,而此时,大将军卫青尚在,刘彻托卫青带话给他们母子俩,这里我引用司马光《资治通鉴》原语:“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这是安抚之言,可谓言辞恳切,既是安抚太子与皇后,更是安抚卫青。让大家放心。
那时的父子关系是挺好的,儿子要老子不要过分动用武力,老子笑笑说:“我现在多辛苦些,把一个安逸的世界给你,不是更快乐吗”。
皇帝有时会出去狩猎,把权力交给太子,太子处理好的事武帝也没有异议。
但太子与武帝之间在政治上是有所不同的,这是由双方的性格决定了的。武帝用法严厉,都用酷吏,而太子则倾向于温和,仁慈,因此,慢慢地就形成了两个派别,喜欢严法的都集中在武帝一方,常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而喜欢仁义温和的人就成了太子身边的常客,他们当然是希望太子能向皇帝进言,阻止一些酷法的应用。时间一长,双方肯定会产生仇恨。但毕竟站在皇帝面前的人多,谗言也自然多,所以刘彻对太子有所看法,这是太子与皇帝矛盾的开始。
作为皇帝的老子,很难得与儿子们在一起,因为皇后也老了,得不到丈夫的恩爱了,所以刘据与父亲的沟通越来越少。这给双方的信存更带来了危机,往往因一些小事而产生误会。比如说,有一次,刘据去母亲那里探望,只因多待了一会,就有人对武帝说:“昨天太子在皇后那里调戏宫女”。刘彻也不说什么,只是突然将太子宫的女人增加到二百。意思是说,你喜欢女人何必要偷偷摸摸,我给你就是了。后来太子知道是一个叫苏文的黄门侍郎在皇帝面前说的,因此记恨于心。对此,皇后很担心,努力地提醒太子要小心谨慎,防止小人邪恶谗言,但刘据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依然我行我素。
小人的谗言是无孔不入的,防不胜防,终于在公元前92年和91年达到了高潮,在处死了公孙贺等人之后,随着武帝的身体状况的越来越差,各类方土和神巫聚集京师长安。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城,这些人就是靠妖魔鬼怪来骗钱的,但却被一些小人用来整人,宫中常常发生整蛊事件,死的人不少,但总是屡禁不止。宫中的不安定更加重了年老的武帝的疑心,他常常做恶梦,梦见许许多多的小木人想要杀死他,神经紧张,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
当时武帝宠幸酷吏江充,而江充又自以为与太子与皇后有仇,于是就想着法子要利用武帝的疑心,在宫中掀起一场惊天骇浪。
实际上,这是一场权力斗争,那些奸臣小人们利用武帝年老智昏,贪生怕死的心理来清除异己,其矛头直指太子和皇后。
一时间,腥风血雨,长安城里,人人自危。因巫蛊而死者有几万人。
其时,武帝整天昏聩,疑神疑鬼,凭空想象,说谁是巫蛊者就是,谁也不敢辩解,屈死者众多。
而事件并没有结束,如潮水般地冲击着皇城。他们主要的方法就是用各种危言恐吓皇帝。甚至连皇帝的寝室也要搬动清妖。各种声势从四面八方袭来,让太子与皇后惶恐不安,终于轮到搜查太子宫了,没有意外,太子宫中发现小木人,而且扎了密密的针。证据确属,太子有口难辩,一场风暴倾刻来临。
这本来就是一场权力争斗的游戏,可惜刘据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对付,想想前面那几位被杀的公孙贺父子及两位公主,刘据不寒而栗,在不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情况下,如果束手就擒,那么就是送死!在生与死的选择方面,刘据选择了反抗求生存。在江充等人的逼迫下,太子无路可走只好假传圣旨,逮捕了江充一伙人。太子亲自监杀江充,并把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其实这是刘据的误判,事情并没有如此严重,一方面他与皇后都有申诉的权利,即使被确定有罪也不至于是死罪,刘彻对儿子毕竟有血肉之亲,但是此时的刘据完全处于恐怖之中,他不能准确地冷静地判断形势了,他只想凭自己的力量去拼一条生路。
接下来是一场父与子的相互搏杀,这一对父子已经完全处于隔膜之中,相互之间已失去信任,在刀光剑影中只有仇恨与杀戳了。
最后的结局是悲剧的,太子战败自杀,卫皇后也以五尺白绫结束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