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声,润物细无声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接受国学经典教育创造机会,让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阅读国学经典不同于阅读其他课外书。一本国学经典,文本的含义是什么,从中能感受到什么,其语言魅力在哪里,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又恰恰是学生自己不能解读到的。而开展全班共读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本次选取的学习书目是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一年级版。其中共分为5个单元:《好学》、《孝亲》、《友爱》、《尊师》和《明礼》,共16课。与传统的经典不同的是,本书中以主题为单元,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礼记》等不同的儒家经典中选取与本单元有关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单元主题的内容。比如在第二单元《孝亲》中,就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两句来阐释“惜身”的道理;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来阐释“顺亲”的道理;用“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来阐释“尊亲”的道理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天早晨的晨读声中,润物细无声地传入到孩子们的脑海中,对孩子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学会了从读、背到运用的过程。在日常读书中,当有其他孩子走神时,孩子们会互相提醒:“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在学习思考问题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说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拼音课上学习单韵母“uv”时,因为这两个非常相近,所以对二者的区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就是‘明辨之’”。我当时非常震惊,也十分惊喜。我想这便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的多,做的少,特别是动手拖延,需要改正,一周内调整好,恢复正常。
    奋飞的小鸟阅读 179评论 0 0
  • 我作为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比较厉害的是自由辩论的地方,帮队友从解释不清的问题里择出来,爱美甲怎么不去开美甲店呢?...
    王爱小大阅读 355评论 0 0
  • 作者:水城子 他永远也无法忘记第一次见到他姐姐的情景。 这是简陋的小平房,红色的火砖布满青灰的印迹,长年的渗雨使屋...
    智读汇阅读 197评论 0 0
  • 一个渴望改变的寻路人 基本情况 名号:山前等雨 坐标:长在东北,漂在帝都 Blog:此心到处(公众号、知乎、简书同...
    此心到处阅读 337评论 0 1
  • 在食堂,看到一对老夫妻,点了两个菜,一荤一素,一人端着一碗饭,坐在一起,扭着头,边看电视边吃饭。 电视上播放着各国...
    TSG666阅读 312评论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