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姑娘,名叫孟姜女,村里和她一样年纪的姑娘大多数结了婚,她却老守在家里。
妈妈很着急,多次催她。不知她心里有什么打算,总是说:“妈,现在不忙。”
一个大热天的中午,孟姜女从地里做活路回来,走到山脚的树下,拿着花竹帽扇风歇凉。见另一棵大榕树下有一口泉水,有一对鸳鸯在水上戏游。
孟姜女走到泉水边,鸳鸯扑着翅膀飞走了。孟姜女见泉水清澈透底,脱下衣裳,洗了个凉爽的澡。
她洗完澡正穿衣时,忽然望见水底映出一个漂亮后生哥的脸,一下把她羞得面颊绯红。要躲已经迟了,她索性唱起一首歌来:
来到清清的泉水里洗身,
望见水底有个人影,
仰头朝上看一看,
谁在树上笑盈盈?
这时,坐在树杈上的后生哥才正面看清孟姜女的脸,被她一双秋水灵灵的眼睛吸住了,心头涌上一首歌,答唱道:
修长城累坏了我的身,
偷偷歇在这大树上,
阿妹你要遮瞒好,
刚才的事千万莫告人。
唱完,后生哥“噗”的一声跳了下来。两人对眼相望,都羞答答的,不知从哪里说起。
沉默好久,孟姜女才开声探问:“你是哪村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后生哥说:“我叫范纪良,从很远的地方被抓去修长城。在那里累死饿死了好多人,我是从工地逃跑出来的。”
从刚才的对歌和对话中,孟姜女知道他是个好心人,说:“那你跟我回家将息将息吧。”
范纪良婉言推辞。
谁知他越推辞,孟姜女越缠得紧,又唱道:
已经看见我全身,
何须再忸忸怩怩,
快快跟我回家去,
有缘结成好夫妻。
真是“素不相识缘分在,人隔千里也知音”。范纪良被孟姜女的诚挚热情感动了,软了一条痴心,和孟姜女一路回去,拜见老人,结成夫妻。
从此,他们双双开山,双双种园,百般恩爱。
可是花才绽开雪又来,他们刚刚结婚九个月,皇帝派差官下来,把范纪良抓走了。
范纪良知道十去九难回,临别的时候凄凉地唱道:
当初相逢泉水口,
一对鸳鸯水中游;
相亲相爱恨时短,
恩爱如何不到头?
范纪良对孟姜女说:“我这次去了,很难回家,请你缝好衣裳送给我。”没等孟姜女答话,差官把范纪良抓走了。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范纪良走后,孟姜女单身独影,想起丈夫就饭水难下。她常常梦见丈夫抬着大石块一步一歪硬撑上山,梦见他受工头鞭打脚踢,梦见他受冻挨饿……醒来时,一串眼泪接着一串眼泪。
每到深更半夜,邻居常常听到她凄凉的歌声:
天上月亮虽有缺,
十五重圆又生光,
丈夫千里难回家,
家妻相思哭断肠。
范纪良走后,孟姜女白天埋头做地里的活路,赡养老妈妈,晚上挑灯熬夜,给范纪良缝新衣裳,低声唱着:
春花重吐芳,
针线缝衣衫,
线短情意长,罗喂!
送到长城去,
春花重吐芳。罗喂
不久,老妈妈得了重病去世了,孟姜女更加孤单。在戴孝期间,一针针一线线把范纪良的几件衣服做好了。
她决定要到长城去,给范纪良做了一些干粮,和衣服包在一起,拜辞母坟上路。
她走了好多天,路上碰到一个人,孟姜女问:
你去长城还是还乡?
请带我赶路同往,
我要把几件新衣,
送给亲人范纪良。
这个人原来是个哑子,他“咿咿哑哑”摇着头走开了。
孟姜女又继续赶路,来到一个荒凉的拐弯路口,前面来了一帮黑里麻答的人,吓得她差点魂跌,心里暗暗叫苦:
唉呀,荒凉的拐弯路口,
碰着强盗拦在前头。
孟姜女没有别的路可以躲,只得双膝跪下向他们叩头:
请让我从这里过,
求众位不要杀我的头。
众人把孟姜女扶起,问明原由,惊讶地说:
可怜远离家乡来这里,
原来是难友家妻;
去长城就从这里通过,
只是难找他踪迹。
这长城修到几时才完啊,
害得多少人子散妻离!
说实话范纪良已死,
骨头就堆在城墙里。
孟姜女一听说丈夫已经身亡,顿时眼前金花乱射,一阵发黑,昏死过去,众人抢救,才慢慢苏醒过来放声痛哭。
大家都劝她返回家乡,但是她一定去到长城,把丈夫的骨头拣回来。
不知渡了多少河,翻了多少山,一步步来到长城脚下。她沿着长城走,城门一个接着一个,到处都是有死人骨头,哪一堆是范纪良的呢?
孟姜女边哭边唱:
围绕长城转一周,
白骨堆堆叫人愁,
哪是范纪良骨头,
请跳进我的衣兜。
唱完,果真有一根骨头跳进她的衣兜。
孟姜女忙解开包袱,用新衣裳把它裹好,紧紧抱在怀里,恸哭一场:
跋涉千里到长城,
一步一重思念心。
恩爱夫妻何处去?
只见白骨不见人!
那时刚好皇帝出巡,他看见孟姜女长得漂亮过人,心生恶念,一定要娶她为妻,几次派人来说亲。
孟姜女对皇帝说:
你若要娶我为妻,
有个条件依不依?
累死我丈夫范纪良,
要给他安葬祭奠。
选一座高山作坟地,
要三块料石垫墓基,
背靠南山东临海,
面朝北斗不偏离。
买一束好香给我点,
做一套孝服给我披,
烧一锅桐油来祭奠,
你跟在后面把灯提。
皇帝但求得到美人,不顾什么羞耻,一概答应,立即派人照办,砌好了坟墓,安葬了范纪良的骨头,孟姜女就披孝上香,皇帝亲自提灯烧油锅。
这时,孟姜女隐隐约约看见范纪良从油锅里慢慢站出来,她立即跃起,跳进了滚沸的油锅。
顿时,一对美丽的蝴蝶从油锅里颤悠悠地飞了起来,直飞上青云,飞到天上去了。
故事流传地点:环江县上南乡松所屯
来源:民间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