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读书应该是种很美妙的感觉,尽管我还没能感受到这种如沐春风的快乐。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有段时间也处于“无书不欢”的境界,家长和老师为了让我专注于学习,逼我舍弃“黄金屋"。现在想想,我对读书的兴趣可能就是在那时候被遏制的吧。 ( ๑ŏ ﹏ ŏ๑ )
小学四年级(大概是这时候吧,感觉所有的转变都是在这时候开始的),我接触到了第一本书。我一个好兄弟借给我看的,纸质有些粗糙,印刷也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图片看上去都看不清人脸,更不用提那些需要用放大镜才能辨识的字了。中间有几页已经散落,“好心人”用透明胶带把它们勉强固定在书脊上,看得出来,这是本有故事的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欺我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有些大人们讳莫如深,小孩子又迫切想知道的“小知识”,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自此,读书成了我每天必须要做的事。一个人在沉迷于一件事中的时候,其他的事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为了看书,我篮球也不打了(小学那会儿我比别的同学高一点,他们打篮球都会叫上我,我就是所谓的大佬!)游戏都不打了(真的牺牲好大的!),我甚至作业都偶尔不写了(好像有点过分了啊)。。。就这样,一本接一本,手头上的书基本就没断过。当然,小时候家里人不给我买书,这些书都是我和别的同学借的。
现在想来,原来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曾经体验过读书所带来的喜悦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也太过甘甜了吧!
后来被我妈发现了,几乎同时在学校里也被其他同学揭发了。老师和家长以耽误学习为由,逼迫我们放弃那些“精神食粮”,那些真的是已经被翻烂了的书。虽然书里的情节我也记得七七八八了,但是往后就没法儿再看了,想想还真是悲凉。
老师责令身边有课外书的大佬们把书都交上去,放到了老师准备好的箱子里。现在想起来,真有点虎门销烟的意思。才不是!我们看的才不是“精神毒品”!我们看的书,都是在业界叫得出名号的,我来回忆一下,大概有以下系列:
“老师你懂什么叫青春吗?!你懂什么是热血吗?!你懂得羁绊的真正含义吗?!”曾经的我不止一次的想这样质问老师,当然也仅限于想想,漫画被没收的事实已经不可逆转了。虽说有点可惜了,但现在我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发现了我的学生像我一样疯狂的迷恋漫画,我也会毫不留情地制止他。看漫画可以作为爱好,但那只能作为一种消遣,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荒废了学业。老师非常欢迎你来和我交流漫画里的种种,但是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你也要能像回忆漫画情节一样,流利地回答出来才行。
上了初中后我开始慢慢接触文学名著了,自己也买过一两本,都是老师强制要求买的所谓的“必读书目”。印象中还记得的有《老人与海》、《汤姆索亚历险记》、《福尔摩斯探案集》这类具有冒险精神的书,大抵也是受了那些漫画的影响。这时的我还是觉得书里面每个插图看起来感觉怪怪的,所以大多数名著,我都是草草翻看了几页,后来就弃之一旁了。
高中时我读的基本都是言情小说。。。没错,就是那种门口小店三五块钱就能买一本的书,有的厚一点的,包装精致一点的要卖到10块钱。称它们为书似乎有些欠妥,因为家长和老师们见到了总是要没收或者撕掉的,如果发现的次数多了,家校沟通的几率就比较大了,到时候少不了一顿数落和说教。我想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高中生,很多人应该都会和我一样经历过这些事,现在想来,并不后悔,至少我还能记住这些我曾经历过的事,和那些早就被我忘得干干净净的事相比,看这些书让我获得了短暂的快乐,这可能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了吧。
大学。。。呃,看的最多的书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看了四年。。。连一遍完整的都没看过。期间买了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我看着看着就放弃了。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是真的没有看书的热情了。在宿舍和室友一起打游戏,去教室和室友一起打游戏,去网吧和室友一起打游戏。。。很遗憾,和你们在一起虽然很愉快,但我现在多希望当初的我能分点时间给那些“没用”的书。
毕业后的一年里我也买了好多本书,我想要充实自己,不希望每次和人家说话都辞穷。不过至今为止,大部分书还只是停留在前十页而已。嗯。。。至少我又开始看了,我如此安慰自己,心里其实明白,那股读书的热情还没能燃烧起来。
所以,真正的读书的乐趣我还在寻找,或许抛开那些功利性的目的,单纯的去读一些感兴趣的书,更容易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吧。但这次不是看漫画书了!*٩(๑´∀`๑)ง*